明式家具的造物观,这次真涨见识了!( 二 )



事实上从充满生机的自然界中获取灵感也是中国传统造物的基本原则 。

明式家具的造物者们同样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将大自然中生动的形象运用到家具之中 。


明式家具部件的名称中有鹅脖、马蹄等和动物有关的形象;

明式家具的木材和石材纹理中反映了山川河流的形态;
明式家具的局部造型和雕刻中有螭龙、云纹、卷草、灵芝等传说中的动植物和自然气象;
明式家具的铜铁饰件包含了葵花、莲瓣、云头、泉布、橄榄、双鱼等图案;
明式家具的彩绘和镶嵌更是描绘山水花鸟及人物;
还有明式家具造型中生动的造型、自然流畅的曲线、内在的节奏和韵律等等 , 无不映射出宇宙中的生命精神 。

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宇宙间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 万物在这个系统中具有平等的地位 。 他说:“天地与我并生 , 而万物与我为一 。 ”
郭象在《齐物论》的注解中进一步补充说:“圣人处物不伤物 , 不伤物者 , 物亦不能伤也 , 唯无所伤者 , 为能与人相将迎 。 ”
意思是宇宙间的万物要互相尊重 , 不能互相伤害 ,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人与万物和谐的整体环境 。
【明式家具的造物观,这次真涨见识了!】据此种种 , 也形成了中国匠人独特的造物观——物尽其用 。 在面对造物的材料时要最大限度的物尽其用 , 根据材料的物理特性来确定材料的用途 , 以免对材料造成伤害和浪费 , 以至于暴殄天物 。


据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所记载:“国有六职 , 百工与居一焉 。
百工是社会的六种分工之一(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 , 而百工的任务即“审曲面势 , 以饬五材 , 以辨民器” , 其中最关键的是“审曲面势” 。

 “梓人”是古人对于木工匠师的的称谓 , 唐代的柳宗元在其《梓人传》中直言:“梓人 , 盖古之审曲面势者 , 今谓之都料匠云”
宋元时期木工有匠人和梓人的大小之分 。 王安石在《考工记解》中云:“大者以审曲面势为良 , 小者以雕文刻镂为工 。 ”


圆香几逐段衔夹
审曲面势的含义就是从材料的本体出发 , 仔细审视和体察材料的外在形态 , 如大小、形态、质地、肌理、颜色、光泽等 , 深入体认材料的内在自然性能 。
通过严谨慎重的思考 , 作出最准确的设计与规划 , 严格遵照材料实际情况 , 进行度身打造 , 实现材料功能与美观的最优化 , 最大程度的展现材料自身的魅力 , 满足造物的需要 。

明式家具的选材多是在当时来说较为名贵的硬木 , 在开料的时候往往是经过详尽的计算 , 所以因材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
往往面对一个完整的树干或树根 , 要根据其形状和尺度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 , 依据纹理的走向比照家具的构件的位置来确定切割的方向和部位 。


一般家具的开料分为径切面和弦切面 , 弦切面因为其纹理较美而使用最多 , 尽管弦切面的材料抽胀程度要比径切面的材料大很多 。
根据弦切板较易变形的特征 , 匠师一般采用弦切板时多切为10毫米左右的薄板 , 用攒边打槽的方法用作面芯板和门芯板 , 边框留出余量并施以燕尾槽的穿带 , 这样能有效防止变形 。

边框和腿足多采用径切材 , 纹理通直、挺拔有力 , 且不易翘曲变形 。
江南地区的苏作家具常常将开料后不带树皮的芯材用作椅面或牙板外侧等地 , 而将带有树皮的材料用在内侧看不见的地方 , 也是体现了节省材料的原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