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权力之争 。
简单地说就是当孩子的行为被父母制止后,孩子反而加强自己令人恼火的行为,从而和父母争夺权力 。当父母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时,权力之争就开始了 。
三是进行报复 。
也就是当父母和孩子在权力之争越陷越深时,都想征服对方,就可能出现报复行为 。比如有个孩子总闯祸,是因为父母总是干预他,他想到报复和伤害别人 。
四是自暴自弃 。
如果孩子彻底无助,可能会夸大自己的弱点,通过自暴自弃获得父母关注 。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时,那么他们就会终止这种行为,从而选择新的行为方式 。

文章插图
二、父母教育孩子,关键是避免权力之争现实里,不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干的事情时,就会导致权力之争的发生 。
比如,很多家庭都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吃饭的时候,孩子拖拖拉拉不想吃饭,还拿着食物玩 。经过父母的耐心劝说,但孩子仍旧不吃饭,最后父母不得不发怒 。

文章插图
虽说父母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孩子吃饭,但是父母一旦强迫孩子吃饭,此时就产生了权力之争 。
因为不吃饭就打孩子,给孩子带来的是惩罚,这里面有父母的干涉和强迫 。孩子吃饭,是由于害怕遭受父母的惩罚,压力来自外界,而不是基于自身饥饿的主动进食 。这样一来,孩子容易反抗,甚至产生报复行为 。
而引导孩子好好吃饭的方法,就是不用说教,保持态度友善,让孩子体验自然结果 。
此时,父母要对孩子吃不吃饭,完全不在意,让孩子体验饥饿之感的自然结果 。这样一来,孩子吃饭是出于饥饿,而不是出于父母的压力 。

文章插图
另外,当孩子撒泼哭闹时,只要父母无动于衷,那么孩子就会发现,这种撒泼哭闹无济于事,那么撒泼哭闹也就失去了意义 。
此时通过延迟满足等方式,让孩子明白,要获得想要的,必须通过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不是无理取闹 。
事实上,孩子往往通过无意识地找寻归属感,在父母身上获得家庭地位,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人的行为背后都有一定的目的,如果要改变孩子的行为,那么必须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
最重要的一步,是父母要明白自己是权力之争的决定者 。这就需要父母不断自我审视,必须明白自己的角色是引导者,而不是控制孩子,从而避免陷入权力之争 。

文章插图
对于此,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一书里,从心理学的角度,细致地提出解决亲子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出版于1970年,畅销全球至今50年,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第一本经典书籍,堪称正面管教方法之父 。
如果你对教育孩子方面有些困惑,不妨读一读这本书,或许能够让你豁然开朗!
- 大赚特赚 库克回应iPhone14Pro供不应求
- 鸡丝神仙豆腐,鸡丝豆腐的做法大全?
- 大麦町犬好养吗 大麦町犬幼犬标准
- 如何鉴别大明宣德炉的真假
- 多肉黄丽为什么老烂根,多肉黄丽一年长多大?
- 到底是“斯人”还是“是人”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
- 秋染太行 河南太行大峡谷进入最美观赏期
- 白花韧锦怎么浇水,白花韧锦一年能长多大?
- 牡丹的花朵有什么特点? 牡丹花的三大特点
- 罗威纳犬多大停止生长 罗威纳怎么看年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