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拿抗虫兽药当“新冠神药” 男子网购感冒药收快递是兽药( 二 )


采访人员在评论区询问,为什么这些产品功效如此多却没有“蓝帽子”标识?对方回复称,这些产品并不是保健品,只是食品级的维生素,或者说是营养补充剂 。
据了解,保健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必须有“蓝帽子”标识 。“蓝帽子”下方有“批准文号”,如“国食健字G××××××××”等 。并且保健食品包装必须注明名称、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配料、功效成分、保健作用、适宜人群、食用方法、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储藏方法、执行标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卫生许可证号 。
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所执行的标准也不一样 。采访人员发现该品牌的“蓝莓叶黄素酯压片糖果”仅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号是“SB/TI0347” 。经采访人员查证,这是国家压片糖果的执行标准,超市里卖的普通糖果也同样适用这个标准 。
采访中,采访人员发现,类似这种将普通食品伪装成保健品在直播间进行销售的产品还有不少,如“阿胶燕窝原蛋白压片糖果”“胶原蛋白饮”“益生菌胶囊”“酵素”“黑枸杞原浆”等 。
主播们常常使用“排毒养颜”“预防斑秃”“调理肠胃”“提高免疫力”“维持健康视力”“缓解皮肤老化”“富含胶原蛋白”“加快代谢”等表述来进行宣传,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些普通食品具有特色保健功效 。
如果主播夸大普通食品的功效,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保健品而购买是否涉嫌违法?
采访人员就此采访了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 。陈音江直言,主播此类行为涉嫌违反多条法律 。
“如果主播夸大普通食品功效,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保健品,这种情况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陈音江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此外,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
肆意销售保健食品
暗示具备治疗功效
还有不少主播在直播间销售保健品,涉嫌故意夸大功效 。
某直播平台上,一主播在销售当归黄芪铁皮保健品时宣称:“这款保健品可以补气血,如果有晚上睡不好、来姨妈疼且量少、手脚冰凉、掉发严重等情况的,都可以吃,吃完两个月能得到明显改善 。”
采访人员注意到,销售此类保健品的主播在介绍用途时通常会描述具体状况,如出现手脚冰凉、睡觉费劲、头发爱掉、面色苍白、起身迷糊、疲惫无力等症状时可以食用,且明确表示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食用此类保健品后能明显改善,以此暗示保健品的治疗功效 。然而,在商品详情页面,此类保健品的保健功能仅仅是改善缺铁性贫血 。
另一个直播平台上,一主播在销售一款名为“×××黄浦茯苓胶囊”的保健品 。这款保健品不仅有“蓝帽子”标识,还有国食健字批号 。
“如果有舌苔发黄、肚子胀气、便秘腹泻、胃部疼痛、反酸、恶心、呕吐这些情况的,可以直接拍一个6瓶装带回家 。”主播在介绍该商品时说道 。直播间评论区有不少人留言称,“治疗胃胀气确实有用”“我是轻微的胃黏膜损伤,用了一个周期后感觉特别好”“吃了两瓶感觉比之前好多了”等 。
采访人员在商品详情页面看到,该保健品的功能是辅助保护胃黏膜 。而主播却在直播间里介绍说,该保健品可以治疗胃病 。正因为如此,一些消费者以为自己购买的是治疗胃病的药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