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卡地画-纳斯卡地画在哪个国家( 二 )


德国女数学家玛利亚·赖歇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纳斯卡线条 。 作为一个数学家, 她特别想知道那些纳斯卡人在设计和刻画线条时是否依据了几何学原理, 她发现许多线条爬坡穿谷, 绵延很长距离却能保持笔直, 很可能是在木桩间拉线作为画线的标准, 只要三根木桩在目测范围内保持一条直线, 那么, 整条线路就能保持笔直 。
上世纪80年代, 纳斯卡镇的学生们在赖歇的带领下, 向人们演示了古人是如何制造一条纳斯卡线条的:首先用标杆和绳索标出一条笔直的线, 然后, 再把表面的黑石拿走, 漏出下面闪光的白沙, 反衬着周围富含铁矿的岩石, 于是, 一条线就出现了 。 也许, 这就是纳斯卡线条的本来面目吧 。
尽管赖歇的实验形象地验证了她的假说, 但是, 有一点, 她的实验无法解释, 那就是, 在纳斯卡地区不仅有大量的直线条, 还有众多的弧线所组成的图案, 比如, 那只长达100多米的猴子 。
今天的那斯卡人仍旧崇拜着水
赖歇穷尽自己的生命来解答纳斯卡的秘密, 在她生命的末期终于找到了她所认为最合适的答案 。 那些弧线是通过把线的一头固定住, 另一端像用圆规画图一样在地上旋转, 就能画出每一条弧线 。 赖歇的研究还表明, 古代纳斯卡人会事先在约1.8米的小块地皮上设计图案 。 她在几片较大图案的旁边发现了这些泥土草稿, 设计者们在小型草稿上确定弧线、中心点和辐射线的适当比例后, 再作适当的放大 。
赖歇一生的核心就是那片静止不动的沙漠和它的居民 。 逐渐地, 这个身着简朴的棉质衣服、脚穿橡胶拖鞋, 瘦削而结实的女性成了秘鲁的英雄, 纳斯卡全镇庆祝她的生日, 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所学校和一条街道 。 直到20世纪80年代, 这位老太太在临终前, 依然念念不忘纳斯卡的秘密……
尽管赖歇论证详细, 但是, 她那些关于巨型线条是如何刻制出来的解释并未得到普遍接受 。 赖歇理论中一个致命的问题, 就是无法解释那些不规则图案是如何制作的?比如那只巨大的蜘蛛和那个神奇的牧羊人 。 很显然, 蜘蛛和牧羊人的图案不是古纳斯卡人随意或者是无意中在广阔的地面上绘制出来的, 而肯定是先有了设计蓝图, 然后再制作出来 。 但是, 我们的疑问又一次回到了前面, 古纳斯卡人是怎样将图纸上的样子放大到1000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土地上的呢?他们又是怎样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图案不至于变形或走样呢?要知道, 人们在地面上是根本无法辨认出这些线条的形状的!
也许, 我们忽略了一个最简单的假设:那就是古纳斯卡人很有可能在地面上人工建立一座宏伟的高台, 来监督制造巨大的纳斯卡线条!
在纳斯卡不远的地方, 矗立着一些金字塔, 它们是玛雅人的杰作, 那么, 古纳斯卡人是否也建筑了金字塔式的指挥塔, 用来监督制作巨大的线条呢,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 纳斯卡高原上的指挥塔逐渐消失, 最后, 只剩下那些谜一样的线条呢?
但是, 修建如此之高的了望台, 不仅令人难以想象, 更重要的是, 建筑此高台所需的材料从何而来呢?2000年前的纳斯卡地区干旱少雨, 不可能有茂密的树木生长, 高台也就不可能用木头来制造;而假如用土, 那么, 这里地表是以砾石为主, 仅有少量的沙土, 根本没有足够的泥土来修建如此之高的高台;假如用岩石, 我们今天为何在纳斯卡地区没有发现取材用的大规模采石场呢?
看来, 在地面上建造高台的说法, 似乎也是站不住脚的 。
巨鸟图案的纳斯卡线条
今天, 纳斯卡线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而要想欣赏到线条的全貌, 就必须乘坐当地提供的一种轻型飞机 。 在众多的游客当中, 不乏对未知事物持有浓厚兴趣的探索者 。 伍的曼就是这样的人 。 他不仅是美国佛罗里达航空公司的总裁, 还是国际探险协会的会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