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报考更加理智,今年报名人数下降超6成( 二 )



强基报考更加理智,今年报名人数下降超6成

文章图片


强基报考更加理智,今年报名人数下降超6成

文章图片

前两年报考人数较多,也和原来“自主招生”惯性有关,一些同学做了长期准备,在培训机构的蛊惑下,盲目报考 。伴随考生和家长对强基计划的熟悉,报名人数开始回归理智 。
强基计划报名人数下跌并非坏事,因为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录取对象既要学习优秀,能够应对基础学科的学习要求,又要心无旁骛,有志于科研工作 。通过筛选,招收到愿意为基础学科长期耕耘、长久付出且有热情有能力的研究人才,既符合国家实行强基计划的初心使命,也能够减少高校教育资源的错配,更能避免学生为追求名校而误入不喜欢不擅长的学科,将使国家、学校和学生多方受益 。
聚焦基础学科,增加工科,2022年各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稳中有变
对比前两年强基计划招生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主的情况,今年部分高校还新增了一些与基础学科关联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和强势学科,突破了单纯基础学科的限制 。
比如,被誉为“国防七子”之一的北京理工大学在往年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的基础上,新增了开办不久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在数学类、应用物理学、化学类之外,首次招收全国排名前列的航空航天类专业,并在招生简章中强调将“瞄准航空航天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致力于打造世界航空航天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高地” 。
其实,在基础学科中,多数高校招生的数学类专业实际上是具备较强就业竞争力的,一些高校还在数学类专业下细分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并事实上开展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的交叉培养(如清华、北航、中科大、哈工大等) 。
【强基报考更加理智,今年报名人数下降超6成】
强基报考更加理智,今年报名人数下降超6成

文章图片

强基报考更加理智,今年报名人数下降超6成

文章图片

在专业上稍加开放的同时,高校的一些政策微调显示出“收紧”的迹象 。由于2021年报名人数剧增,2022年几所高校又收窄了入围人数限制 。比如,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从6倍改为5倍,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从5倍改为4倍,南京大学从6倍改为4倍 。今年没有一所高校扩大入围系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