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的中心的孤岛,为何矗立着1000多尊巨型雕像?( 二 )


复活节岛现属智利 。岛屿呈三角形,由三座火山组成 。岛上树木稀少,而且无高于3米的树木,大部分地方只生长着低矮的野草 。地表没有溪流,由火山口湖水提供水源 。气候温暖湿润 。岛上居民原来只从事渔业和农业,在复活节岛成为世界遗产之后,旅游业每年为岛上居民提供达7000多万美元的收入 。
岛上居民近代以来遭受到了西方殖民者巨大的伤害,青壮年不断被掳去南美大陆做奴隶,同时西方殖民者将天花等传染病带给了岛上居民,致使人口锐减 。后来,殖民者将岛上幸存居民都改造成了基督徒,1888年也是复活节这一天,智利政府宣布吞并复活节岛 。到今天,岛上人口为2000多,但只有5%的学龄儿童讲拉帕努伊语 。
岛上的石像称为“摩艾“,这些摩艾特征非常统一,均只有上半身,眼睛深陷,高鼻梁,脸型棱角分明,表情沉毅 。
全岛现已发现1000多尊巨大的半身人面石像,其中600尊整齐地排列在海边的石岛上,其它为一些残缺不全的石像和未完成石像 。石像大小不等,高6-23米,重约30-90吨 。有一部分石像头顶还放置着红色火山岩石帽 。
比较大的疑问之一是这些石像这么沉重,是怎样挪动的 。有些人与石像的合影似乎也在说明石像是多么的巨大,更增添了石像难以搬动的印象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认为石像很重,而实际上这些石像比想象要轻得多 。
制造石像的材料是火山岩,火山岩多孔疏松,中国的腾冲也产火山岩 。中国还管火山岩为浮石,这是因为它的比重很小,干燥状态下可以浮在水面上,只有吸水之后才能沉入水底,也即火山岩比水还要轻 。因此,搬动火山岩巨像虽然不简单,但也没想象中那么困难 。
【南太平洋的中心的孤岛,为何矗立着1000多尊巨型雕像?】比较一下金字塔的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重的达50吨,和巨石雕像数量级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与外星人的联系可以完全推翻了 。
火山岩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硬度不大,雕刻起来也相对轻松 。所以巨像的雕刻只需用其它石制工具即可进行,而且也用不了太漫长的时间 。
这种说法认为复活节岛缺乏淡水,因此水在原住民的心目中具有近似神圣的作用 。在观察了马在岛上饮水地点后,考察者都发现了石像,因而认为石像是标记水源的标志 。
这种说法非常站不住脚,且不说是否需要花费那么大功夫来为水源地做一个巨大的标记,前文已述,岛上有火山口湖可做水源 。即便没有火山口湖,居民也可以做储水设备,在雨季将雨水导引收集到储水池中 。这在世界各个干旱地区,直到今天也能看到 。
这种假说认为,复活节岛在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生产逐渐繁荣,人口增长 。由于岛上资源有限,很多人没有土地,因而存在潜在的民众暴乱风险 。
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需要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将多余劳力利用起来 。因此,他们利用原始宗教的力量,通过祭司宣扬,兴起造巨像的运动,多余劳力被组织起来,参与到这项既耗体力,又耗费时间的行动中来 。参与的青壮年白天劳动,累得精疲力尽,晚上只想睡觉,没有多余的精力来想其他事情 。
据学者推算,一个石像工程最少每天要用30个劳工工作8小时,约一年时间雕刻出来,再将石像搬运到海边,大约需要90人花费两个月时间,最后另需3个月的时间将石像矗立起来 。
这是一个合理的猜想,但是缺乏证据的支持 。
这个假说认为过去岛上曾经同时并存着多个部落,石像原本作为神袛被供奉 。后来由于各个部落人口都在增长,为了争夺资源而产生了竞争 。每个部落都力求表现自己强于其他部落,为了显示实力,也为了恫吓对方,各部落争相建造更大的石像 。石像越大,证明自己越强大 。因此,岛上才出现了大小不一的石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