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但也不可避免地成为隋炀帝的猜忌对象 。
后来,李世民也对父亲李渊说:大人,您不当机立断,还待何时,李渊一看是李世民,便问你有什么主意?
李世民说:大祸临头了,不如这时顺应民心,举兵反隋,夺取天下 。我观察了天下大势,才敢这么说 。您一定要告发我,我只好听命 。李渊叹气说:我怎么忍心告发你 。
只是以后你可要千万小心,不要随便说这样的大胆言辞 。
第二天,朝廷命令李渊出兵去镇压农民起义军 。李世民劝李渊说:大人不要再犹豫了 。
平不了盗贼,是您的罪过,平了盗贼,也不会得到信任 。还是快做主张吧!李渊走投无路,这才下定决心,起兵反隋 。
太原起兵大业十三年正月 。
尤其是李渊讨击突厥时交战不利,隋炀帝想借机处死他,后来因为要镇压农民起义,隋炀帝才不得不重新起用他 。
这一系列的波折和矛盾,使得李渊父子终于在太原举起反隋义旗,迈上了建立唐政权的征途 。
李渊太原起兵后,攻下霍邑,直逼河东,河东是由山西入关中的咽喉之所,隋将屈突通率精兵据险把守,李渊几次攻战,都不能取胜,适逢关中义军孙华率众来降,并带来许多船只 。
李渊于是采取李世民的建议,派刘文静等人留师河东 。
总而言之,李世民最有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他看到当时全国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认为隋朝的统治不会长久,只有趁现在天下大乱的时机,夺取政权,才能保住家族的地位和利益 。
在此期间,李世民比较信任的刘文静,以及李渊非常倚重的裴寂就成为李渊父子太原起兵的首谋,就是在他们的谋划和劝说之下!
李渊父子最终选择了“太原起兵”,进而一统天下!
@龚柳辉 一起走近历史和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关注!
我们所看到的历史,都是经过篡改和美化的,其中就包括李渊太原起兵的历史事实 。
现在看到的关于太原起兵的过程陈述,对于李世民的作用处处凸显,这自然是李世民成为唐太宗以后,让房玄龄和褚遂良等人改造历史记录的结果,以彰显其发动“玄武门之变”并逼父退位的正当性,所以不值得全信 。
太原起兵的首谋必是李渊自己 。这是因为正史中有一个极其有力的佐证 。《新唐书》卷七十六后妃列传一中,记载李渊的原配夫人太穆皇后时留下了一笔,那就是李渊在登基以后,对子女们说过一句话“早用尔母言,得此久矣”,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要是早听你们娘的话,起兵夺天下,那早就坐在这个皇位上了” 。可见在李渊的原配夫人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阳公主李秀宁他们的母亲窦氏活着的时候,夫妇二人就曾谋划过起兵的事,不过是当时李渊没敢干而已 。
(典故“雀屏中选”讲的就是李渊到窦氏府上招婿的故事)
李渊的夫人窦氏,父亲是北周大司马窦毅,母亲是北周长公主,舅舅就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此女自小不凡,杨坚篡夺北周江山的时候,尚年幼的窦氏发出豪言,“恨不为男儿身,以救舅氏之难也” 。可见此女从小就对杨坚杨广的隋朝有切齿痛恨,因此劝李渊起兵夺隋朝天下也就可以理解了 。窦氏在隋朝大业年间去世,年龄是45岁,生卒年不详都只是大概的时间 。而隋朝大业这个年号是从公元605-618年3月,而李渊以前做的是隋朝攻打高句丽的粮草官,在大业十一年(616年)才开始独立领军攻打起义军,当太原留守是在617年,太原起兵的时间也是公元617年 。这番算下来,窦氏去世的时间应该是在不早于公元616年,就是起兵前一年 。因为窦氏劝李渊起兵,总得是在李渊有了兵马以后的事,否则不是彻底坑夫吗?
- 有没有好听的句子来形容青梅竹马?求分享?
- 实体店里“尴尬”的5个用品,明明很实用,大家却都在网上买
- 在怀孕期间,哪些所谓的“常识”其实是错误的?
- 诱导力色散力 色散力是什么
- 铁路边的房子风水 两条铁路中间的房子风水
- 夕阳楼说明文阅读答案 夕阳楼李商隐赏析
- 杜甫喜雨翻译及赏析 杜甫春夜喜雨原文
- 农村俗语:“房前莫有‘鹅鸭头’,屋后莫有水长流”是啥意思? 房子后面喂鸭子影响风水吗
- 沪上闹市“大香炉”,风水疑虑尚在否? 风水房子像香炉
- 家庭农场怎么经营 经营农场赚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