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到了,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啥意思?( 二 )


现在说起这些事实来 , 真是如同神话 , 年轻人可能还不想信 , 所以说那些老俗语 , 不是不准确 , 那是因为自然环境变化了 , 所以与那些老俗语根本对不上号了 , ?
民俗流传谚语各有奇说 , “八月十五云遮月 , ”民间传意 , 7、8、9、月份是云多的季节 , 在民间有欣赏彩云之说 , 八月十五又是团圆节 , 夜晚有是吃月饼赏月之时 , 这天要是云多无法赏月有不尽人意之说法 。
“正月十五雪打灯 ,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 夜晚要吃糯米面做的球形带馅的元宵和糕饭 , 古时都要在这天夜晚挂大红灯笼庆节 , 赏灯 , 晚间还有些民俗活动 , 在这节夜里要是雪下的太大 , 灯笼因为是纸作的 , 怕湿透 , 就要挂在有避风雪的地方 , 不易高挂在外怕被风雪熄灭之说 , 这些都是民俗流传下来的 , 带吉祥之意说法吧 。
本人就谈到这里 , 欢迎朋友们来谈谈你们听过的 , 有这种俗话的传说故事 , 谢谢 。
八月十五云遮月 , 正月十五雪打灯 。是流传我国广大地区的一句农谚 。反映了中秋节与来年的元宵节天气的呼应关系 。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天气预报经验 。这句话意思是说:当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 , 如果天空被云幕遮蔽 , (阴天或下雨) , 看见遮蔽中秋圆月 。来年正月十五这天有可能会阴天或下雪 。究其原因 , 正是因为天气存在着前后呼应的韵律关系 。韵律是指某一种天气出现之后 , 对应未来若干天之后将出现的对应天气 。这种韵律时间长短不一 , 比较公认的有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180天和240天不等 。而八月十五云遮月 , 正月十五雪打灯 , 气象符合150天的韵律 。历史资料验证基本符合客观气象规律 。谚语反映自然现象比较客观 。
当然 , 大气的韵律活动是一个很复杂的气象问题 。(可接看气象学知识)表面看是云和雪的呼应关系 , 实质上是分别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 。现在国内不少气象站根据这条谚语 , 研究冷空气活动的5个月左右周期的韵律关系 , 把它运用于长期天气预报 , 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时相继也证明了其它日子间的天气也有这种类似韵律关系 。
典型的农历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实际上 , 农民兄弟不仅对这句话有感情 , 而且 , 在心理上兼有寄托和联想 , 依据八月十五前后天气变化 , 如果有雨 , 来年的正月十五 , 也就是第一个圆月节日会雪打灯 。预示着兆丰年的希望 , 会出现另一个谚语:瑞雪兆丰年 。雪盖地对土地的土壤墒情有益 , 是农民兄弟企盼的天气 , 农民兄弟祖祖辈辈的希望都在田野上 。一辈子人生劳作也都在田野上 。谚语为种植生产提供了远古遗存并流传至今的天气预报依据 。
谚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劳动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有规律的出现 , 久而久之而总结出来的带有大部分符合实际的语言 。谚语能千百年来在人民群众口中广泛流传得益于它是口口相传 , 通俗易懂 , 便于记忆、符合客观 。由于受科学技术的限制 , 古代人民受到的教育很少 , 特别是对大自然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现代 , 既使有个别人研究出一些成果受印刷条件制约也很难在群众中普及 。所以谚语就是百姓受教育的的一条重要渠道 , 爷传子、子传孙 , 一代一代的传承到如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