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逐句对照注释译文 大学原文翻译及注释( 二 )


3、“诚意篇”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3、“诚意篇”译文
所谓从意念中体现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就如厌恶难闻的气味,喜爱漂亮的美人,这便叫做自我满意(自我觉悟)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谨慎不苟 。小人平日做坏事,没有什么事干不出来;一旦遇见君子便气馁躲闪,掩盖自己的坏行为,显示自己的好行为 。但旁人观察他,就像能看见他的肝肺一样 。那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叫做,只有心中意念真诚才能在外表上显现出来 。所以君子即使独自一人时也一定严格谨慎 。
4、“正心篇”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
4、“正心篇”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所以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
5、“修身篇”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pì)焉,之其所贱恶(wù)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jīn)而辟焉,之其所敖(áo)惰而辟(pì)焉 。故好而知其恶(è),恶(wù)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è),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
5、“修身篇“译文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恨;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会有偏见 。因此,很少有人能喜爱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 。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自己庄稼的好 。”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
6、“齐家篇“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ì)者,所以事长(zh?ng)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gào)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zhòng),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ì),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fèn 败坏)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jié zhòu)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
6、“齐家篇”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 。
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 。”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 。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