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剌翻译 萨都剌金陵怀古( 三 )


他在《鬻女谣》中写道:
道逢鬻女弃如土,惨淡悲风起天宇 。
荒村向日逢野狐,破屋黄昏闻啸鬼 。
人夸颜色重金壁,今日饥饿啼长途 。
悲啼泪尽黄河干,县官县官何尔颜 。
金带紫衣郡太守,醉饱不问民食艰 。
传闻关陕尤可忧,旱荒不独东南州 。
枯鱼吐沫泽雁叫,嗷嗷待食何时休 。
作者面对这种现象,指摘“金带紫衣郡太守,醉饱不问民食艰”,斥骂“县官县官尔何颜” 。这是正义的呼声 。萨都剌看不惯这种不平事,因而他希望“但操大柄常在手,覆尽东西南北行”(《雨伞》) 。希望得到一种权力去拯救天下所有在困苦中挣扎的人 。但在当时,他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 。
五古《早发黄河即事》,一方面描写农夫“炊烟动茅屋,秋稻上垅丘 。尝新未及试,官租急征求 。两河水平堤,夜有盗贼忧”;另一方面描写贵族公子“斗鸡五坊市,酣歌最高楼” 。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揭示了元代社会的阶级矛盾 。有些诗大胆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笔锋不仅指向了郡守县官、王孙贵戚,且指向了最高统治者 。《记事》一诗,更是用“只知玉玺传三让,岂料游魂隔九重 。天上武皇亦洒泪,世间骨肉可相逢”的诗句,揭露元武宗次子图帖睦尔的篡夺兄位之事,此事为正史不载,被称为“诗史” 。
还有一些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如《寄朱县尹》《送广信司狱》诗等 。《湖南张子善,钦点第一人,弹劾权贵,左迁西台御史,旋拜前职,素有退志,故举兼善劝之》《旧剑》《尘镜》等诗,则是希望官吏爱护人民,抒发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志愿 。而《过居庸关》《题画马图》等诗,针对元朝统治者穷兵黩武,表达了“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的反战思想 。这些作品都是萨都剌诗歌中的精华部分 。
萨都剌创作的另一类别具特色的作品是怀古诗词 。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满江红?金陵怀古》) 。
这首词作于至顺三年或四年,萨都剌任江南诸道行台侍御史时期 。这首词,意境深沉,感情浓烈,抒情写景,遣词用句都达到很高的境界 。在对山光水色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抒发了无限的感慨,强调了人事与自然的对立,在对立中寻求永恒 。繁华富贵的人事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然而青山常在,碧水常流,不会随着时间磨灭 。
当代学者王水照先生在赏析萨都剌这首词的时候写道:“深化和强化怀古作品中的历史意识和宇宙意识,是这类作品艺术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萨都剌此词耐人寻味历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痛定思痛,在久久的回味中寻找一份永恒的价值,毕竟还有山青水碧 。历史孕育着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不会消歇,不会淹没的 。
萨都剌对于跨乌骓宝马,凭八千子弟,横扫大江南北踏平九州雄关的重瞳子项羽,一直有一种魂牵梦萦的追慕 。公元1296年,24岁的萨都剌蒙朝廷恩宠,迁江南诸道行台侍御史,正是春风得意,可以一酬往日情怀 。放马大河驿道,拂柳古彭城头,字天锡的萨都刺,凭锦心绣口赏黄楼,游燕子楼,于熏风中登戏马台,一路吟哦不止 。前朝徐州太守苏东坡的一阙《念奴娇?赤壁怀古》隐隐在胸臆间翻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啊,何止大江,何止雪浪,山河无处不英雄 。看如带黄河,莫不磨砺四野群山千古英雄 。追思楚风汉月,不觉间踏歌应节吟成《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