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家乡的古诗词名句大全 关于思乡的诗句古诗大全( 二 )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大臣、诗人 。
精于文章,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 。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等 。
11,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12,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卒 。
13,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 。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秘书监颜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 。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 。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
14,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
15,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 。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
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 。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 。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
16,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岑参(718-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
17,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
高适(704-765年),字仲武,号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
18,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贫困潦倒 。曾一度从军,约46岁时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 。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 。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