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李将军列传赏析 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及翻译( 二 )


李广和他的骑兵们非常悠闲地或躺或坐,期间甚至还射杀了匈奴一名将领 。
正是李广这样的谋划使得匈奴感到奇怪,不敢进攻 。到了夜晚,匈奴兵又以为汉附近必有伏兵,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
其实,汉朝大军根本不知道李广的去向,所以无法随后接应他们 。匈奴因为自己的疑心白白地放走了李广 。也可见,李广确实有带兵打仗的智慧和能力,因地制宜,利用敌人不敢托大的心理,顺利地回到大军之中 。司马迁就凭借着这么一个故事,就把李广的军事才能展现出来了 。
比如,李广在雁门之战中,因为寡不敌众,被匈奴兵俘虏了 。匈奴骑兵把受伤生病的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 。而李广在途中却逃脱了 。这个过程可谓险象环生:
“行十余里”、“详死”,都是李广为了让敌人放松紧惕,眯眼观察周围情况,他看准时机纵身跳上一名匈奴兵的马,趁势把匈奴兵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摆脱了匈奴的追兵,打马飞驰数十里,最后得以逃脱 。
李广被匈奴俘虏之后尚能胜利逃脱,他的英勇善战、机智果敢全面地展示了出来 。
比如,在李广出任右北平太守之时,“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
李广的骁勇善战给他赢得了一个“飞将军”的称号 。正是因为有李广的存在,匈奴好几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为此,后人曾作诗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还比如,公元前 121 年,李广同张骞合力攻匈奴 。李广以郎中令带领四千名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同去,各行一路 。
不幸的是,李广四千骑兵被四万余人的匈奴军队包围了 。敌众我寡,且匈奴发动猛烈的进攻,箭如雨下 。汉兵死了一半多,箭也快用光了 。
李广镇定自若,先让自己的儿子李敢带领数十名骑兵纵横冲杀匈奴,然后回来告诉大家匈奴很容易对付,以此来安抚军心 。
李广再把部队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命令士兵拉满弓,没有把握不要放箭,而他亲自用大黄弩弓射杀了好几个匈奴的副将,显示着李广超凡的战斗力 。
天色已晚,军吏士兵们都面无人色,可是李广却神态自然,意气自如,整顿军队,给大家打气加油 。第二天,李广率领残余军队拼死作战 。好在博望侯张骞的军队也赶到了,匈奴军才解围退去 。
以上事件都表现了李广是一个临危不惧、有勇有谋的将军,是李广英雄形象的最突出体现 。
廉洁宽厚、仁爱士卒根据《李将军列传》中记载: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吃喝都与士兵在一起 。他的俸禄不低,四十多年里都是二千石的俸禄,就好比他的年薪能达到二十万,但是他去世的时候,家中清贫,并无余财 。
李广一生都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因为他都把工资和奖金分给部下了 。
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吃饭喝水都以士兵们为先,士兵饿着渴着,他也跟着饿着渴着 。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 。
当李广在他最后一次征战沙场却败北之后,终不甘受辱、饮恨自刎 。李广死后,他军中的所有将士都为之痛哭 。百姓听到这个消息,认识和不认识李广的,不论老得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