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在仙山峨眉峰上,诗仙李白碰到了一位宽袍大袖的高僧,仙风道骨,怀抱绿绮琴,从峨眉峰飘然而至,何等虚幻缥缈!以至于让人怀疑,这是真的吗?那这一联诗是实写还是虚写呢?答案是:不一定!要知道李白是一个巴蜀男儿,他对故乡是心怀眷恋的,他的眷恋正如“峨眉山月”一样,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比如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比如《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此刻得遇故人,就像遇到了诗人梦萦魂牵的故乡景色一般,自然是美好的,那美好在诗仙李白的笔下,自然有了“仙气”——人自然是“仙人”,琴自然是“仙琴”,山也自然是“仙山”!
颔联: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
颔联描写蜀僧濬高超的琴技 。
蜀僧的“一挥手”的弹琴的动作,特别具有画面感,让人马上联想到这位仙风道骨的僧人,将宽袍大袖一甩,手抚琴弦,闭眼弹揍的投入状态 。而一个“我”字,真是尽显“李白气质”——李白是“谪仙人”,是“诗仙”,是“世界的中心”,尽管蜀僧濬如此“仙气飘飘”,但却是“为我”挥手弹奏,顿时将主角光环从这位高僧身上切换到诗人李白身上,真是自带光芒般的耀眼!“为我”二字也表明僧人与李白的友情不同寻常 。
“如听万壑松”语出嵇康《琴赋》:“伯牙挥手,子期听声 。” 当年,俞伯牙一挥手,钟子期马上听出了高山流水 。如今蜀僧濬一挥手,李白听出“万壑松”,万壑松风、四壁震响,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铿锵有力的特点 。白居易在《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的技艺高超用了如下几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而李白是如何描述“仙人音乐家”蜀僧濬的琴艺高超却只有五个字:“如听万壑松” 。可谓简练至极,完全是以“自我感受”为中心的一种描述!而这一句“如听万壑松”,正是古琴作为雅乐的神韵,以至于究竟蜀僧濬究竟怎么弹,有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效果,已经不重要!
一般五言律诗的颔联是要对仗,可李白的颔联显然没有对仗,但但却写的神采飞扬,令人不得不佩服李白高超的写作能力!
颈联: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
颈联进一步描述听琴的感受,反衬琴技的高潮和二人之间的知己情谊 。
“客心洗流水”,客,是指诗人自己,这句话表面是说听琴声优美如流水,一洗诗人心中郁结的情怀,但背后是借的“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自己和蜀僧濬之间深厚的友情 。“余响入霜钟”,不仅是说琴声融入了晚钟,也不仅点出了秋天的季节感,它是借“霜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和蜀僧之间的会心之感 。
“流水”的典故:引用《列子·汤问》中的典故,和“挥手”一样,都是讲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当年伯牙弹琴,志在流水,钟子期马上回应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表现了友人之间的知己情谊 。
霜钟”的典故:霜钟出自《山海经?中山经》,是说丰山有九钟,霜降则钟鸣,意思是说,这个钟和霜是有感应的 。
表现了友人之间的“心灵相通” 。
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 。
【听蜀僧浚弹琴翻译赏析 听蜀僧浚弹琴翻译】尾联衔接颈联,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诗人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作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