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人生感悟诗词 哲理诗词名句经典赏析( 六 )


2021年3月30号
八、《竹枝词二首·其二》黄庭坚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 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 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同出于苏轼门下 , 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他自幼聪慧 , 22岁中进士 。历官叶县尉、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诗歌方面 , 他与苏轼齐名 , 二人并称“苏黄”;书法方面 , 他独树一格 , 自成一家 , 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 , 虽与秦观并称“秦黄” , 却逊于秦氏 。
今天复习黄庭坚的《竹枝词二首·其二》 , 原文如下:
浮云一百八盘萦 , 
落日四十八渡明 。
鬼门关外莫言远 , 
四海一家皆弟兄 。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通往黔州的路上 , 有座凌山 , 凌山上有个叫一百八盘的山岭 , 山岭极其险峻 , 云遮雾罩 , 山路蜿蜒曲折 , 盘绕而上 , 高耸入云 。落日余晖 , 透过峰壑 , 洒向山间 , 照耀着那个叫四十八渡的渡口 , 依稀可见 。眼看就要出重庆奉节的鬼门关 , 过去就到黔州 , 不要说鬼门关外的黔州地处荒远 。四海之内 , 到处都可以安家 , 那里的居民 , 也和我们的亲兄弟一样 。
黄庭坚的一生 , 充满了荆棘和坎坷 , 在“苏门四学士”中 , 黄庭坚的豁达是跟师父最像的 , 作为苏轼的爱徒 , 他有着和苏轼相同的乐观心胸 , 这点也是最难能可贵的 。50岁那年 , 黄庭坚被贬谪到黔州 , 在当时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 赴任的道路又远又险 , 正是“山路十八湾” , 险峻崎岖 。好在黄庭坚天性乐观 , 尽管贬谪路上尝尽艰苦 , 他的乐观情怀也不曾衰减 。于是 , 就在上任的途中 , 写下了这首诗 。
纵观黄庭坚这首《竹枝词》 , 从遣词用字上来看 , 他采用巴东三峡一带的民歌形式 , 颇具民歌特色 , 十分接地气 。从结构上来看 , 先写景后抒情 , 一气呵成 。体现了其在政治处境、自然环境极端艰险的情况下 , 仍保持一种宽厚博大的胸怀 。而诗中体现出来的豁达和乐观 , 更是令人佩服不已 。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鬼门关外莫言远 , 四海一家皆弟兄” , 连起来读 , 十分霸气 。尤其是“四海一家皆弟兄” , 含意深刻 , 积极进取 , 意境高远 , 可谓是神来之笔 。很多人对这一千古名句都很熟悉 , 却不知道它的出处 。黄庭坚被贬蛮荒之地 , 心中却并不气馁 , 大宋的百姓都是我的兄弟 , 四海一家都是我的亲人 , 主题顿时升华 , 豪气万千 。表现了黄庭坚对异地文化认同的可贵涵养 , 以及儒家大一统的宏大胸襟 。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 曾在送杜少府的时候 , 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的不朽名篇 。此时的黄庭坚 , 心志和王勃是相同的 , 其中“四海一家皆弟兄”也是化用了王勃的金句 , 可谓是用典颇深 。这让我们发现了另一个黄庭坚:他不屈服于命运的不公 , 不抱怨生活的诸多不顺 , 即便是身处绝地 , 也能高歌一曲 , 给后人留下无穷的精神力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