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古诗带拼音注解 竹石古诗的意思( 二 )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 。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 。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因得罪豪门而罢官,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 。诗文也写得很好,抒情言志,痛快淋漓,所以人称“三绝” 。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
【书法欣赏】
【同步练习】
一、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三、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四、全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 。
六、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所展示的画面 。
八、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
九、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参考答案】
一、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答:写的是生长在高山破岩中的竹子 。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答:用拟人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
三、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答: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
四、全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体现了作者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 。
五、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 。
答:托物言志的手法 。
这是一首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 。诗人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 。“坚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照 。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
六、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答: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
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所展示的画面 。
答:苍翠的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劲拔挺立,它们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 。
八、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
答:一个咬字,运用拟人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
九、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竹石古诗带拼音注解 竹石古诗的意思】答:这首诗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