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巳节是指阴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为三月初三 。
月初皆为朔,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 。计173日有奇 。
简单讲,《仪礼·大设礼》说,初三朔鼙 。鼙,鼙鼓,“渔阳鼙鼓动地来”嘛,为征日 。
《易经·大壮》里说:壮于趾征凶 。
《易经·泰卦》里说: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
当“泰”之时,阳刚处下,与二、三两阳俱有外应而志在上行,故一阳动则三阳并动 。《王注》说:三阳同志,俱志在外 。
也就是,上巳征日,鬼要是出来,遇三阳并动,那就甭收供品了,准备魂飞魄散吧 。所以说,但凡清明遇到初三,古人坚决不上坟 。至少在唐宋以前,老百姓都是那么迷信的 。
寒食,冬至以后第105天,是满百五日,忌动土 。这就不用多解释了 。
古代上坟是件麻烦事,不仅仅是祭扫,而且要对坟墓进行修葺 。不让动土,修个哆啦A梦啊?
所以才有“三节连清明,上坟要推后”这个说法 。毕竟前边俩日子在迷信说法里,一个是鬼不能出来收供品,二一个就跟侯宝林大师说那相声一样,“不宜动土” 。总结一下 。
遇到这样的日子,你说二月末上坟吧,迷信说法里叫“仲卯之月”,不成;
三月初一,初一是传统朔日,不成;
初二,古人讲究上坟只能选单日,初二也不成;
初三,朔日里的征日,三阳并动,不成;
初四,又不成;
初五,寒食不宜动土;
初六,又不成 。
那就只能初七再去,把上坟的日期推后了 。也就有了这么一个迷信的说法,“三节连清明,上坟要推后” 。

文章插图
这里必须得说,迷信的条条框框很多,但那玩意都是骗人的 。如果迷信的话,那就真跟侯宝林大师相声《不宜动土》似的,被埋了往外刨还要看看黄历,岂非可笑?我们现在清明祭扫先人,无非是寄托一份心意,不要被那些糟粕影响 。迷信是万万要不得的,如果有为老不尊的家伙宣扬迷信,你就狠狠怼回去,他若还是胡说八道,报警抓他 。
春暖花开芳草萋,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自然节气的日子 。
诗云:“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 。
三节连清明,上坟要推后听老人讲,今年清明节比较特殊,今年清明扫墓祭祖要么提前在农历二月去,要么等过了清明节的正日子以后在去 。
今年清明节是4月5日农历三月初五,按照民间“早清明”的传统,今年清明节农历三月扫墓的日子是4月1日~5日,不过现在人们因为工作的原因,多会选择在放假休息的日子去扫墓 。而今年清明放假的日子是4月3~5日,正好与传统的上巳节(4月3日)、寒食节(4月4日)、清明节(4月5)相重合,三节相连 。
其中,上巳节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是神过节;寒食节又有不能动火的旧俗;加上清明节当天又逢干支记日中的戊子日,民间有“六戊不动土”一说,所以这三天都是不适合去扫墓祭祀的日子,只能向后延了,故有“三节连清明,上坟要推后”一说 。
不过这些并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具体还要看当地习俗,以当地习俗行事为好 。
【“三节连清明,上坟要退后”什么意思?“退后”是怎么回事?】清明祭扫,扫得不是墓,是人们心底深沉的思念;脸上留下的泪水,是对故人不舍的泪花 。愿逝者永安息,生者当铭记,幸福生活,你我共珍惜 。
- 老师傅教你4个小技巧,让厨房变得“宽敞又实用”,建议收藏!
- 一个家庭中“老爸是魔鬼,儿子是天使”。你对此家教怎么看?
- 为什么有的人会患上“社交恐惧症”?如何克服?
- 泪沟不难搞,选对方法就是“克星”
- 历史中的“四面楚歌”是什么样子的呢?
- 乐嘉回应“强吻谢娜”事件,曾因此事饱受争议,这是为了复出吗?
- “婚姻和爱情无关,婚姻只是一种合作关系”你怎么看?
- 描写五月的优美句子摘抄 形容五月的优美诗句
- 盘点6个“高大上”的家居好物,有了这些东西,不怕家里不干净
- “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干,后三天叫淹”,是什么意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