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通宝120万 银质开元通宝价格( 二 )


近代泉学家唐石父先生,力排众议,师古不泥,从历史典籍入手,正本清源,认真考证,对该钱的正确读法,在理论上作出详尽精辟研究 。明确指出,唐武德钱文应为旋读,即“开通元宝” 。他在《中国古钱币》一书中列举了五方面的例证 。一是生活在隋唐之际的诗人王梵志的《奉使亲监铸》中记载:“奉使亲监铸,改故造新光 。开通万里达,元宝出青黄 。本性使流传,涓涓亿兆阳 。”他是“废五株,行新钱”的亲历者,他诗中的“开通万里达,元宝出青黄”解释了“开通”为了流传万里,“元宝”则在青黄不接之际出现 。二是唐钱七种,六种皆为旋读,可见唐代读法以旋读为主 。三是日本钱币是受唐代钱币直接影响,确切说是受开通元宝直接影响铸造的,而日本皇朝十二钱都是旋读,无一例外 。四是后世钱文铸有周通元宝、汉通元宝、宋通元宝 。宋欧阳修《归田录》中有“国家开宝中所铸钱,文曰宋通元宝”,足以证明是旋读 。五是如果称开元通宝,那自唐武德年间,开元一词变为常用词语,甚为通俗,唐玄宗拟议新纪元时便不应该再用开元作为年号 。
材质
铜制
铜质开元通宝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开元通宝,由于年代较远,出土钱币较多,故大多表面有锈,磨损严重 。初唐外郭较细,中唐以后外郭变宽变粗 。开元通宝一般内郭较细,圆穿铸造方正 。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 。通字“甬”头极有特色,融合了篆书的特点 。“开元通宝”版制较多,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开元轮廓精细,文字精美;中期钱背多铸有星、月等各种纹饰;晚期的由于铜料冶炼不精,铸币粗糙,以“会昌开元”为代表 。又“开元通宝”四字中元字形不同时期形有小异,“元”字第二笔有左挑、右挑、双挑区分,其中又以后两者较少见 。
金银制

开元通宝120万 银质开元通宝价格

文章插图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朝也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 。(另外还有玳瑁、铁、铅等材质)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 。金开元通宝是仿铜开元通宝铸造,并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为宫廷赏赐钱 。有诗曰:“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 。”可见唐开元盛世的奢华 。1970年西安何家村出土30枚金开元通宝,是那个时期唯一的一次发现,足见其珍稀程度 。[1]
鉴别方法
听声音
开元通宝,尤其是初唐的,用料讲究,做工较为细腻,因年代久远,内部成分会有变化 。铜质被氧化,尽脱火气 。将真品开元掷于地上,清脆响亮,有一定弹性,声音低沉则证明其内部有裂 。
闻气味
真品开元通宝很多都是罐装窖藏?,有纯正的泥土香味,而伪品锈色来源于迅速的化学反应,往往有刺激性气味 。
探针法
用缝衣针对生坑开元通宝进行试挑,把缝衣针针头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真品开元通宝上的缝衣针会掉下去,而伪品由于做的锈往往富有一定弹性,针不会掉落 。
比较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拿与几个开元通宝相同质量或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真品的开元通宝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也相同 。而伪品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比它同一种物质大;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比它同一种物质小 。如果是不同质量和不同体积的,而且是同一种物质的,则计算它们的密度,再比较,密度与同一种物质相同或接近的是真品,但是密度比同一种物质小的是伪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