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炮兵雷达当道的情况下,自行火炮,最多发射几发炮弹就会被雷达锁定?( 五 )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向空中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中碰到物体以后,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这样就在雷达屏幕上显示出来 。那么也就是说沿着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是可以追踪雷达的位置的,如果沿着反射的电磁波追踪回来的是一枚导弹,那么雷达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这一段话是不是看着有点熟悉,这一段话就是在解释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对于反炮兵雷达来说这样的被追踪也是同样存在风险的 。
现代战场上,对于电磁波的管制十分严格,象美军规定反炮兵雷达一次开机时间不能超过30秒,就是防止敌方侦察到反炮兵雷达的位置,反炮兵雷达一般部署在距离前沿10到20公里的纵深地带,这么近的距离本身就是暴露在炮火威胁之下,一旦暴露雷达的位置,那么很快就会遭到敌方炮火的覆盖 。所以反炮兵雷达不是象说得那么神奇,一旦开机敌军就不敢开火了,它的使用是有限制条件的 。同时它也是对方炮火的重点的照顾对象 。
对于自行火炮来说,在发射炮弹后的一分钟内还是比较安全的,现在各国的155自行火炮的战斗射速一般都是3发每分钟,但是现代的自行火炮有一种爆发射速,就是前几发炮弹在15秒内发射出去,之后持续的射速有6到8发 。这样算下来,在一个发射阵地上最多可以发射10发以上的炮弹 。而发射完这些炮弹以后,自行火炮会马上转移 。就算被对方的反炮兵雷达发现了炮阵地,在对方的反击炮火打到之前,自行火炮就已经转移了 。
炮兵部队作为主宰战场的重要武器之一,不仅能够为战友提供大量的火力保障,同时也可以提升最大的掩护,所以各个国家对于火炮以及反制手段的研究投入了足够的资金与精力 。
与一战/二战那种慢吞吞的火炮不同,现代战争的炮兵部队可以说在反应速度上提升了一大截,甚至可以用争分夺秒来形容 。老式的牵引式火炮对于目前的战场而言,适用范围是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卡车炮、自行火炮则正在主宰现代战争,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因为它们的机动性、反应速度更快,这也成为了现代战场上不可或缺的火力支援武器之一 。
别看火炮的进化速度很快,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完全是被炮位侦测雷达给逼出来的,据说这种雷达在二战之后就开始投入了研究,并且根据各个国家的需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就已经研制出了著名的"火力发现者炮位侦测雷达,随后英国也紧跟着研究出了"辛柏林"雷达,看到老对手们一个个都有了自己的炮位侦测雷达,苏联也不甘示弱,研究出了"动物园"雷达 。
如果从体量上来排名的话,美国的"火力发现者"是世界上装备量最大的炮位侦测雷达,这种雷达可以侦测距离30千米、精度35米的火炮侦测,而对于火箭炮可以侦测超过50千米,精度可以达到70米,对于导弹可以侦测距离达到恐怖的100千米以上,从整体的实力来说非常的强大 。
炮位侦测雷达可以通过炮弹弹道进行预测,并且定位的速度非常快,据说只需要三个点+上风向就可以轻松推算出具体的位置 。这也说明炮位侦测雷达可以轻松地对榴弹炮、迫击炮、火箭炮等多类型阵地进行精确定位,并在第一时间将具体的坐标回传到指挥中心以及炮兵阵地,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引导己方炮兵对其进行攻击 。
当年我国从英国手里购买的"辛柏林"侦测雷达,可以在短短8秒内锁定敌方炮兵的位置,并且在几分钟之内把敌人炮兵阵地打的不敢冒头 。
除此之外,当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炮兵部队就曾经对伊拉克炮兵进行了超过1800次侦测,根据资料显示当时平均反击的时间是6分36秒,但由于当时的"火力发现者"TPQ-37的雷达尺寸过大,导致机动性受到限制,当时展开的时间就需要30分钟,这明显无法满足于现代战争,所以美军又开始研制TPQ-4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