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纸会审指南,技巧和要点全在这了( 二 )


⑺标准图、详图是否正确;
⑻顶棚、墙面、墙裙、踢脚线、地面等装修作法是否协调(多数设计院均采用图集);
⑼门窗、构件的尺寸、规格、数量是否相符等 。
熟悉图纸的方法及要领:先粗后细:就是先看平、立、剖面图 , 对整个工程的概貌有一个轮廓的了解 , 对总的长、宽尺寸、轴线尺寸、标高、层高、总高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 然后再看细部做法 , 核对总尺寸与细部尺寸 。
图纸会审时应审查以下问题:
(1)建筑部分: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在建筑总图上的位置有无不明确或依据不足之处 , 建(构)筑物平面布置与现场实际有无不符情况等 。
(2)先小后大:首先看小样图再看大样图 , 核对在平、立、剖面图中标注的细部做法与大样图的做法是否相符;所采用的标准构配件图集编号、类型、型号与设计图纸有无矛盾;索引符号是否存在漏标;大样图是否齐全等 。
(3)先建筑后结构:就是先看建筑图后看结构图;并把建筑图与结构图相互对照 , 核对其轴线尺寸、标高是否相符 , 有无矛盾 , 核对有无遗漏尺寸 , 有无构造不合理之处 。
(4)先一般后特殊:应先看一般的部位和要求 , 后看特殊的部位和要求 。 特殊部位一般包括地基处理方法 , 变形缝的设置 , 防水处理要求和抗震、防火、保温、隔热、隔音、防尘、特殊装修等技术要求 。
(5)图纸与说明结合:要在看图纸时对照设计总说明和图中的细部说明 , 核对图纸和说明有无矛盾 , 规定是否明确 , 要求是否可行 , 做法是否合理等 。
(6)土建与安装结合:当看土建图时 , 应有针对性地看一些安装图 , 并核对与土建有关的安装图有无矛盾 , 预埋件、预留洞、槽的位置、尺寸是否一致了解安装对土庄的要求 , 以便考虑在施工中的协作问题 。
(7)图纸要求与实际情况结合:就是核对图纸有无不切合实际之处 , 如建筑物相对位置、场地标高 , 地质情况等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对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施工单位能否做到等 。
(上滑查看更多内容)
地基与基础、PHC管桩:
1、设计桩顶标高与现场自然地面标高较接近时 , 现场宜回填砂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50cm , 以保证桩机行走不会损坏已施工工程桩 。
2、回填施工场地若使用了较多的块石应建议对回填区进行探桩处理 , 并明确探桩深度 。 气体保护焊自然冷却5分钟后再继续施工;
3、焊接接桩宜改为CO;
4、施工顺序宜为:施工前先进行试桩然后继续进行工程桩施工待工程桩施工结束后进行静载试验 。
5、存在地下室的工程 , 桩顶标高位于地面以下较深处 , 施工过程宜请相关单位提前确认静载检测桩 , 以便加配管桩至地面 。
四、冲(钻)孔灌注桩
1、工程桩正式施工是否等静载试验结束后开始?
2、取芯孔、超声波检测预埋管用后应进行封闭或灌芯 , 并应有相应的设计变更 。 3、通常加劲箍采用Φ14 , 如果为围护桩加劲箍 , 更应变更为Φ16~18 。 才能确保钢筋笼吊装刚度要求 。
4、该建议应考虑在吊筋中增设加吊筋 , 伸至自然地面与机台焊接 , 以便钢筋笼固定 , 同时预防浇注桩身砼过程中钢筋笼上浮 。
5、孔顶标高距地面较深时 , 建议砼超灌高度3D , 以确保浇筑砼桩身质量 。
6、孔顶标高距地面较深时 , 施工后留下较长的空孔 , 容易破坏场地承载力 , 同时影响邻桩开孔施工容易出现桩位偏斜 , 串孔等质量缺陷 。 建议在灌注完毕后立即采用碎石回填 , 采用碎石回填主要是为了保证桩顶的质量 , 灌注桩浇筑后桩顶容易离析 ,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 , 采用碎石填充 , 避免出现砂浆桩头的缺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