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风词赏析讲解 李白秋风词原文及翻译( 二 )


清风明月实为因,叶散鸦飞是为果 。
就好像郭襄的眼泪不会无缘无故地夺眶而出——如果没有风陵渡的相遇,如果没有取下面罩的惊艳,如果没有生日的焰火,如果没有阵前的相救,她也就不会动情 。
可是这一切都有了,人家却早已有了神仙眷侣,爱而不得,甚至爱情因此死去,这才是她流泪的原因 。背后的清风明月寒鸦阵阵,不过是加强了伤感罢了 。
李白倒是不晓得这些,但是“清风明月”对良人佳期的拆散,必然会引发诗人的多愁善感,所以后两句七言感叹自然水到渠成 。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你我也曾相知相爱,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 。秋夜如水,月白如玉,看着寒凉中的落叶飞散,寒鸦惊起,一个人在这里想你,情何以堪啊 。
不论文思如何跳脱飞扬,写情诗,脱不开一个“情”字 。前面四句的场景描写,都是为了后两句的情感抒发作铺垫 。
五言句、七言句平仄交替,都是讲究发音的律句,再加上三、五、七言的节奏变换,让这首作品的音节上既不拖沓,又清朗顺口,伸张有度 。
这也是这首《秋风词》最大的特色,即“哀音促节,凄若繁弦” 。
最后咱们再聊一聊李白这首《秋风词》的伪作 。
很多朋友在知道这个诗名,或者在小说中看到这首词之后去搜索,就会发现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前面和上面的相同,后面却多了几句,而且看起来还挺不错: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
增加的几句是对前面没有说尽的相思之苦详细阐述:
如果你像我这样思念过一个人,就知道这种相思之苦 。
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也无止境,
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牵绊,不如当初就不要相识 。
这几句从意思上来说还不错,特别是“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很有些味道,甚至有说正是这几句启发了仓央嘉措,让他创作了《相思十诫》 。
但这毕竟和李太白的神仙笔法、清寒意境相差太远,更何况从作品原名便知《三五七言》,后面的“五、七、七”句,不但打乱了原有固定格式,而且从意境上来说是多此一举,狗尾续貂 。
从文字修辞上也能看出绝非太白手笔,相思二字反复密集出现,是典型的小曲唱法,绝不是盛唐文人词的味道 。而且前面几句押平水韵的“八庚”部,句子长短虽然不一致,却没有发生转韵,而到了后半段,转韵,邻韵,平仄互押的现象都出来了 。
这即便在古体诗中也很少会出现,最多的就是在戏曲中,因为唱词是可以将字的平仄唱变调的——所以,这个后半段,有很浓的元曲风格 。
从记录文献上来看,南宋《沧浪诗话》、宋本《李太白文集》,包括清朝康熙年间的《钦定词谱》、清王琦的《李太白诗集注》,都是只有前半段,没有后半段 。
【李白秋风词赏析讲解 李白秋风词原文及翻译】这个后半段,是什么时候加上去的,搞不大清楚了,但是时代必不久远 。
实际上这六句是出自元散曲大家阿鲁威的《湘妃怨》第五段:
……
四段
君在湘江头,妾在湘江尾 。相思不相见,共饮湘江水 。梦魂飞不到,所欠惟一死 。
五段
入我想思门,知我想思苦 。长想思兮长想忆,短想思兮无尽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不当初莫相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