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赏析:诗如其人,其实诗与人不一致的现象很多,一方面艺术本身高于现实,另一方面诗人在诗中可以摆脱现实的束缚,放浪形骸,无拘无束 。就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见到皇帝也是兴高采烈,也存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心理 。有些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在诗中可以得到,在现实中被欺侮可以在诗中出口恶气 。我曾写过一首《诗与人》企图来揭示这种逆差和裂变:“诗越写越长/人越来越矮//诗越写越直/人越来越弯//诗越写越硬/人越来越软” 。一个人的两面性,正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和矛盾 。一面是理想的人,浑身散发出人格的光芒,人性在文字中得到最大的释放,真善美的漂亮衣服光明正大地披在语言的身上,假丑恶被思想的车轮碾碎 。另一面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为了生存,一次次与现实妥协,屈服于环境和压力,不断地受到挑衅和羞辱,还得低头和弯腰,讨好取悦别人 。人格和尊严被伤害,人发生了分化,人格发生了裂变,人被环境异化 。诗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大相径庭 。在中国诗人中,达到基本统一的诗人我认为当数童话诗人顾城 。受环境的制约,生活不以诗人的意志为转移,顾成则不管不顾,为了完成他的人生童话,不惜跑到新西兰激流岛上,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现实毕竟不是童话,他的童话经不起风吹雨打,在飘摇中倒塌,他为这样的理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艺术与生活基本统一,决定了艺术的真诚与纯净,也就获得了为艺术付出代价的勇气和可能性,也就具有超越现实的情感与思想,把现实当作理想和艺术,把理想和艺术当作现实 。让各方面的距离和差异从诗人这里缩短或消失,真正达到艺术的自觉,让艺术直抵心灵,其境界与高度是不统一的诗人无力达到的 。
顾城是中国新诗的一个奇迹,根源就在这里 。他最典型最为人称道的童话诗是《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存在感极强,自由度极大,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种境界 。童话永远属于孩子,一旦长大或者成熟,人就从童话中逃离出来,变得世故圆滑,随波逐流,童话也就破碎,理想也就不复存在 。从这个角度看,最优秀的诗人,必备孩子的率真和禀赋 。顾城还有一首童话诗《门前》,写得更含蓄,更理智,更艺术,像露珠一样一尘不染,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神秘闪烁,像人间烟火一样明亮温馨 。
门谐音于梦,虽一个是前鼻韵母,一个是后鼻韵母,但精神气脉是贯通的 。诗中出现了“门口”“门扇”“门”(两次),门贯穿整首诗,在结构上给人紧凑的感觉,但这个门不是登堂入室的那个门,而是梦幻之门,精神之门,希望之门,理想之门 。现实中的门与诗人理想的门不同 。现实中的门与欲望相连,门前熙熙攘攘,不是为利来,就是为利往,诗人不是苟且偷生的人,他轻视物质,不愿做物质的奴隶,不愿被物质奴役,不愿因为自身利益与环境妥协 。他幻想的门前是阳光、草和“我们”,共同构成他五彩的童话世界,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我们”有点模糊,应该是相爱的精神伴侣 。站着既是身体姿态,更是精神姿态 。市场经济时代,很多人被利益打败了,倒下了,“我们”却不同,依然站着 。“不说话”,在喧嚣的时代,人人都在争取发言权,怕被遗忘 。“不说话”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反而胜过那些大叫大喊 。爱情像“风在摇它的叶子”那么美,像“草在结它的种子”已经成熟,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童话与世俗格格不入,诗人最后写到的门:“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这个门是爱情之门,为什么不用开,因为“我们”在门前已经分享了爱情的美好 。我认为这依然是童话,童话诗人在童话中晶莹的爱情 。
- 生日发朋友圈简短 生日朋友圈文案
- 幼儿感谢老师的话简短
- 幼儿园大班毕业教师寄语简短
- 生日祝福语简短
- 100句简短精辟的搞笑说说
- 母亲的句子唯美简短 关于母亲节说说
- 正能量简短小故事 励志故事大全短篇
- 100句简短的搞笑语句
- 100句经典唯美的爱情语录
- 关于父爱的句子简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