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解释简短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注释( 二 )


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 。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 。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 。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 。
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 。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 。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 。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 。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
名家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列子》的文章以寓言故事最为出色……科学技术幻想类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是关于太阳何时距球最近的辩论,这是天文学上一个有趣的课题,引发后人不断地思考 。这些都是中国寓言史上的精品 。”
【两小儿辩日解释简短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注释】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小莘《先秦寓言赏析》:“寓言涉及历史人物,以孔子东游为背景,增添了真实感和吸引力 。两小儿的言语既认真又体现年龄特征,语言的性格化,使人物形象显得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