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糍粑:
用糯米做的食品就有糍粑、黄糕粑、清明粑、包谷粑、荷叶粑、二块粑、米花、花米饭等等 。但是最最常见的就是过年家家必备的白糍粑 。打糍粑的准备要从前一两天开始 , 家中的女人开始挑选、清洗糯米,并用清水浸泡一到两天,男人则开始准备打糍粑的用的粑锤,粑锤木材的选择很讲究 , 木材质地要均匀细密、否则敲击过程中会裂开,木头的重量也要适中,太轻了打起来没有力道,太重了就太费力 。
准备好了粑锤,还要准备粑槽,一般粑槽是用石头做的,讲究的家庭还会在上面雕刻各种图案花纹 。也有木头做的,木头做的粑槽保温性能很好,糍粑不容易冷,但是木头做的不够耐用 。在山村里粑槽基本是每家都有一个,不用的时候都是摆在屋檐下的,留心的同学们可以去贵州村寨游玩时看到 。
打糍粑是一件力气活,由男人们来完成,先要把糯米用粑锤揉烂,才开始轮番上阵反复捶打 , 直到糯米变成黏黏的糍粑为止 。打糍粑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一件又费力气又考技术的差事,打糍粑时,手不能把粑锤握得太紧,太紧的话很容易就会把手磨出水泡 。
还有粑锤落下的时候要瞄准了,要不就会锤在石头粑槽的边缘上 , 这时你的虎口就受苦了,两三天都拿不了筷子吃饭 。糍粑打好以后就在手上抹上煮熟的鸡蛋黄和熟菜油的混合物,这样糍粑才不会粘手,将糍粑从粑槽中取出,包上炒熟的红豆沙,捏成扁扁的圆形,放到簸箕里阴凉处渐渐变凉变硬,就可以长时间储存了 。
4、什么是土家族土家族也称毕基族、毕基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 , 没有本民族文字 , 通用汉文 。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 。历史上 , 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 。土家族日常主食苞谷、稻米,辅以红薯、马铃薯等,尚俭朴 , 喜宽松 。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 。
5、土家族六月六“晒龙袍”的习俗六月六是土家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 也被称为“晒龙袍”,和湖南汉族的“洗晒节”差不多,是一个民间的纪念性节日 。
那么,土家族在六月六都有什么习俗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六月六对土家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所以土家族六月六有着非常丰富的节日习俗 , 有的与天有关,有的与地有关,有的与神有关 , 有的与祖先有关,有的与年有关 。与天有关的习俗主要有“敬太阳神” 。湘西部分土家人认为六月六是太阳的生日,要敬祭太阳神,祈求太阳神赐给阳光 , 温暖万物,确保丰收 。与地有关的习俗是“尝新谷” 。
六月六这天若逢卯日,又称尝新节,部分土家人家家打新谷 , 做新米饭,佐以鳝鱼为菜,以示有余 , 有的地方人们煮酒杀牲敬神,感谢、祈祷神灵赐与丰收 。与神有关的习俗是“烧黑神” 。利川、龙山等地的土家人相信黑神能驱邪除秽 , 每年六月六这天燃烧香烛,抬着披红挂彩的黑神游行,名曰“烧黑神” 。与祖先有关的习俗是“晒龙袍”、“祭祀土王”,“祭祀向王” 。
土家族六月六的这一天,绝大部分土家人家都会晒衣服,晒棉被,晒鞋子 , 称为“六月六 , 晒龙袍” 。湘西酉水流域的土家人在每年六月六要杀猪、打糍粑、做豆腐,把亲戚朋友请来欢度节日,举行以祭祀土王为主的摆手祭祖活动 。鄂西清江流域土家人称每年六月六为向王节,焚香烛、放鞭炮、祭祀向王廪君,祈求他保佑人们在水面上航行平安 。与年有关的习俗是过小年 。湘西严姓的土家族人在每年六月六过小年 。尽管该节日习俗纷繁复杂,但仍以纪念土王覃篨的晒龙袍 , 以及由此延伸的各种祭祀习俗为主导 。
- 红心柚子的热量高不高 红心柚子吃多了会发胖吗
- 拼多多为什么纵容仅退款?拼多多的退货政策
- 贲门失弛缓症和食道癌的区别
- 电脑重置以后是不是和新的一样
- 好听的网名暖心
- 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发现的
- 小红书怎么带商品链接?小红书开通店铺的条件
- 怎么洗柠檬
- 过期的西瓜霜还能用嘛
- 鼓气的拼音怎么拼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