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赏析大全 李白诗词赏析论文( 二 )


李白诗歌言语中的想象力,也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笔傲凌沧州”(《江上吟》)如此丰富想象力的大概也只有李白;如此豪情的大概也只有李白 。搁笔,可以摇动五岳,诗成,可以让江水臣服 。如此大气,如此狂傲,如此的想象力,豪情万丈,世间一切,不足为惜,一切都唯我所用,为我所有,为我所动!充分显示了李白的豪情与才气!
李白诗中,还有一种魔幻的力量,天上人间,来去自如 。如“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古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简单的语言,天地之间已融进一个维度 。危楼高耸入云,已与天堂融为一体,场面阔大,意境恢弘,描写的淋漓尽致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李白语言的麻幻般的潇洒,还在于会借力,他能借助大自然中所有的物象,来表达他诗中想表达的情怀 。就像那句“白发三千丈” (《秋浦歌》),突然这么横空劈出的一句,惊心动魄 。白发为何有三千丈长呢?然后再来句解释,“缘愁似个长”,道出了原因,一个愁字又力拨千斤,写出了诗人当时苦闷的心境 。
这首诗歌出自李白《秋浦歌》组诗中的第十五首,大约写于天宝十三载(754),时年,李白已经54岁 。已经离开长安十余年,当时政局动荡,李白的才华也是一筹莫展,人生也是失意落寞的时候,心情郁闷,写下这组组诗,把愁闷的心情推到极致 。
(三)语言自然工整,精简锤炼
一个诗人的伟大,其创作才华,不仅体现在作品在文人之间影响的深度,还在于文学圈子之外,作品流传的广度 。李白的作品,语言精练工整,朗朗上口,深入人心 。以至于口口相传,口口相传,最后变成了成语和今天的网络流行语 。
今天,人们常常用到的这个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就是出自李白的《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年磨一剑”,“抽刀断水水更流”,这些广为流传的句子,都是出自我们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 。还有些原诗句,被后来人直接拿来用的,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古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李邕》) 。类似这样的千古名句,李白留下不少 。如“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这些精练的语言,把人生的得意时的豪情,失意时的豁然,柔情蜜意,功夫自然成等各种情怀展现地淋漓尽致 。直到今天,每个落寞的人,得意的人,失意的人,在经济困境时,在豪情万丈时,都能借用李白的诗句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 。
只有千百倍锤炼的语言,才有可能成为成语,被后人接纳和使用 。他的诗歌语言,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希望“锤辉映千秋”(《古风》) 。这位伟大的诗人做到了,而且还会一直光耀下去 。
(四)笔法多变,空无依傍
李白诗歌语言可谓是变化多端,像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可长可短,可大可小,魔力十足 。其诗歌表达的情感也是可喜可悲,悲中见豪,凌历万分 。如“白发三千丈”“我来竟何事”分别是《秋浦歌》和《沙丘城下寄杜甫》的开篇,就这么突然,毫无征兆、凌历地劈下来,无依无傍;然,接着又娓娓道来,解释原因,迂回曲折,似惊涛骇浪之中,在宛然地风平浪静,那种急中带缓,缓中又急的节奏,自是妙不可言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游仙诗更是把这种变化多端的笔法运用到极致 。首先,诗里把天姥山的景致描写得玄幻迷离,气势磅礴,别样仙境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突然笔锋一转“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原来一切不过是南柯一梦,醒来自然消散,继而转向现实,感叹人生不过如此,“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最后又表达自己的不甘不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惆怅、豪迈之情,跃然纸上,悲中见豪,气吞山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