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及翻译赏析 礼记中庸原文及翻译( 四 )


子曰:“无忧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 。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 。尊为天子 。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
【译文】
孔子说:古代帝王中无忧无虑的,大概只有周文王吧!因为他有贤明的王季做父亲,有英勇的武王做儿子,父亲王季为他开创了基业,儿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他所没有完成的事业 。武王继续着太王、王季、文王未完成的功业,灭掉了大殷,取得了天下 。周武王这种以下伐上的正义行动,不仅没有使他自身失掉显赫天下的美名,反而被天下人尊为天子,掌握普天下的财富,世代在宗庙中享受祭祀,子孙永保祭祀不断 。
【原文】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 。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
【译文】
周武王直到晚年才承受上天之命而为天子,因此他还有许多没来得及完成的事情 。武王死后,周公辅助成王才成就了文王和武王的德业,追尊太王、王季为王,用天子的礼制来追祀祖先,并且把这种礼制一直实行到诸侯、大夫、士和老百姓中间 。周公制定的礼节规定:如果父亲是大夫,儿子是士,父死就要按大夫的礼制安葬、按士的礼制祭祀;如果父亲是士,儿子是大夫,父死就要按士的礼制安葬,按大夫的礼制祭祀 。守丧一周年,通行到大夫,守丧三整年,就只有天子才能使用 。至于给父母守丧本身没有贵贱的区别,天子、庶人都是一样的 。
【原文】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 。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译文】
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真是最守孝道的人吧!所说的孝道,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继续先人未完成的功业 。在春秋两季祭祀的时节,整修祖宗庙宇,陈列祭祀器具,摆设先王遗留下来的衣裳,进献祭祀应时的鲜美食品 。布袋先生首藏
按照宗庙祭祀的礼制,是要把父子、长幼、亲疏的次序排列出来;把官职爵位的次序排列出来,就能将贵贱分辨清楚;在众人劝酒时把执事职位的次序排列出来,就能将才能的高低分辨清楚,晚辈必须先向长辈举杯,这样祖先的恩惠就会延及到晚辈,宴饮时按年龄大小来决定宴席座次,这样就能使老小长幼秩序井然 。”
“站在合适的位置上,行先王传下的祭礼,演奏先王时代的音乐,尊敬先王所尊敬的,亲爱先王所亲爱的 。侍奉死去的人就像侍奉活着的人一样;侍奉亡故的人就像侍奉活着的人一样,这才是孝的最高境界 。
制定了祀天祭地的礼节,是用来侍奉皇天后土的;制定了宗庙的礼节,是用来祭祀祖先的 。明白了郊社的礼节,大祭小祭的意义,那么治理天下国家的道理,也就像看着自己手掌上的东西那样容易明白啊!”布袋先生首藏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