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破次元壁碰撞!今晚“超脑少年”训练AI写诗】
文章图片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 AI棋手、AI服务员、AI医生等已经屡见不鲜 , 在新兴技术的加持下 , 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 今晚 , 江苏卫视《超脑少年团》将上演一场“破次元壁”的对话 。 选手们将训练AI程序 , 模仿李白、杜甫的风格现场“写”诗 。 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 遣词造句与思想内涵的相辅相成 , 将让节目精彩纷呈 , 也给选手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 “我只能说 , 稍逊风骚”究竟 , 魏坤琳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今晚21:10 , 江苏卫视《超脑少年团》 , 跟着AI一起 , 去诗歌的海洋里遨游 。
文章图片
人工智能与诗歌的碰撞 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说到AI写诗 , 其实不仅是观众 , 就连文学方面的专家学者 , 都感到有些许不可思议 。 节目中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教授俞香顺表示:“我是从事中国诗歌教学和科研的 , 是一个纯粹的文科生 , 完全‘技术盲’ 。 当听说我们的少年能够用AI技术模仿李白、杜甫的诗歌 , 我是非常好奇 , 所以我是拭目以待 。 ”
文章图片
但与此同时 , 他也认为 , 即便AI能够作出符合平仄规律的诗篇 , 在思想内涵方面应该还是不能与李白、杜甫等大家相提并论 。 俞教授分析认为 , 李白的诗歌大多书写自己的怀抱 , 诗风飘逸潇洒;杜甫的诗歌 , 大多书写民生疾苦 , 诗风沉郁顿挫 。 “用AI技术能不能把他们的性格 , 把他们的心灵、他们的人格展示出来 , 我还是持一个保守的、观望的态度 。 ”俞教授说道 。
文章图片
与俞教授的谨慎态度相比 , 科大讯飞AI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聪就显得乐观很多 。 他表示 , AI写诗属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范畴 , 被称作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 。 “现在我们在业界 , 针对这样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的问题 , 最大的模型参数可能已经能达到千亿的级别 , 用到的数据量已经可以多达50个以上的TB(太字节) , 转化过来相当于让机器读了超过一亿本《红楼梦》 。 ”刘聪科普道:“所以这个其实是使得我们现在的技术可以效果变好的重要原因 。 ”两位专家的解读 , 让人不由得对AI写诗更多了几分期待 。
文章图片
“摸底”成绩令魏坤琳担忧今晚奇迹能否发生?
为了给选手们增加难度 , 魏坤琳还为他们特别提供了两条“线索” 。 两条“线索”对应两个“资源” , 分别是优先选择目标诗人的权利以及训练AI所需要的古诗语料 。
文章图片
但与其说是“资源” , 倒不如说是“障碍”更为贴切 。 因为成功解锁小关卡的队伍 , 将获得全部100%的资源 , 剩下的队伍只能获得残缺的资源 。 “所以整个挑战 , 就是考验他们的解析能力 。 因为你要训练AI作诗 , 这其实是个庞大的工程 。 你需要把整个任务拆解成不同的环节 , 这就完全考验你对整个复杂任务的理解 。 ”魏坤琳表示 。
文章图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