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有哪些特征和功效?( 二 )


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 。
1,赤芍,白药药理作用相同之处: 白芍总苷是芍药单帖及其苷类化合物的总称,在白芍和赤芍药材中含量均较高,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显著的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保肝护肝作用,对子宫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等;而植物多酚则是白芍和赤芍药材中另一类重要的药效组分,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抗实验性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降低门脉高压,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 。白芍和赤芍中均含有芍药总苷和植物多酚,这些共同的化学成分,使两种药材表现出了基本相同的药理活性 。
2,赤芍、白芍不同的药理作用,二味药材所含化学物质种类和含量比例的不同,又使它们呈现出明显的差别 。如,二者共同药理活性的作用强度并不相同,通常认为白芍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而赤芍则因含有大量的多元酚而表现出较强的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及改善微循环等药理活性等 。总的来说,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淤止痛痛之功效,用于温毒发斑,吐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扑损伤,痈肿疮疡等;白芍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
临床应用过程中,白芍比较常见的作用有以下方面:
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 。如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等配伍 。治疗贫血,月经不调等痣 。
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
如白芍与甘草配伍,可治胁痛;
白芍与柴胡、枳壳等同用,可治腹痛及手足拘挛;白芍与黄连、木香等同用,可治痢疾腹痛 。
3.用于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 。如
白芍、桑叶、菊花、钩藤、白蒺藜等同用 。治疗头痛,眩晕等症 。
4.美容养血
白芍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与白术、茯苓同用可润泽皮肤、美白,再搭配上甘草食用可以延缓衰老,等等 。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常用 于: ①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 ②肝气不 和,胁肋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 ③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 。
白芍的特征和功效如下:
白芍又叫杭芍、毫芍、川芍 。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为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 。叶互生,具长柄,下部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端为单叶,小叶狭卵形至椭圆形,有时又纵裂为二,叶缘具软骨质小齿 。花大,顶生并腋生,多为重瓣,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雄蕊多数;心皮3~5枚,分离,蓇葖果3~5个,卵形,光滑无毛,先端钩状外弯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主产于安徵、浙江、四川,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甘肃、陕西河南也有生产,多栽培 。
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微弯曲,两端平截,长5~18厘米,直径1~3厘米 。表面光滑,粉白色或淡红棕色,外皮未除尽处呈棕褐色斑痕状,有明显纵皱及须根痕,偶可见横向皮孔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灰白色或牙白色,有明显的环纹,中间现“菊花纹”(由木部导管及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而成) 。以粗壮、头尾均匀、质坚实、皮色光洁、无白心者为佳 。根含芍药甙(约3.1%,及少量氧化芍药甙,另含苯甲酸约1%,鞣质12.6%,以及树脂、挥发油、β-谷甾醇等 。
性能:苦、酸,微寒 。柔肝,养血,敛汗,止痛 。
主治:头痛眩晕,胸胁疼痛,胃肠痉挛性疼痛,痢疾腹痛,手足拘挛疼痛,腓肠肌痉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