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节要放假?( 二 )


在古代,很多官吏是在异地任职的,而古代的交通又有限,出行最快得也是骑马与坐马车,所以在清明节时期,只能放假给官吏们回家祭祖扫墓了 。在唐朝时期,假期更是长达7天之久 。而现代,不仅公务员外地任职,更多的人选择了离开故乡,到外地打工,所以清明节放三天假期也是合情合理的 。
清明节在“破除迷信”的下,祭祀祖先被罩上了“迷信”的字眼,祭祖活动也不同程度的扼制,我们对祖先的印记越来越淡漠,关注的更加现实,相信金钱万能和拼命工作,但我们缺少了对先辈们的缅怀,更是缺少了最珍贵的“敬畏” 。如果没有假期,在快节奏生活下的人们只能在亲人的墓碑前匆匆一瞥,甚至那些在异国他乡的人们无法回到故乡 。在现代的快节奏社会,需要我们明白与重视清明节的意义,没有清明节的缅怀之情,在忙碌的生活中也失去了情感的寄托 。
各位如有不同看法,可在评论区一起探讨探讨~
感谢阅读,关注谋谋,了解更多文化知识吧~
清明节放假是必要的 。感觉这个节日不重要,只能说明,你还没搞清楚这个节日究竟应该如何去过 。
有人一定会问,春节不是也能祭祖吗?为什么非得还要多出一个专门祭祖的清明呢?首先,春节时祭祖,更多的是恭贺辞旧迎新,祈求祖先保佑新的一年幸福安康 。所以,此时祭祖的主题并不是寄托哀思 。而清明就不一样了,在满眼绿意和生机的日子里,专门去寄托哀思,是一种很深沉的情意 。其实,在古代,清明就是专门祭祖的日子,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
另一方面,很多人会春节加班,甚至过年并不回家,也就失去了祭祖的机会 。但是,没有哪个单位会在清明压榨员工加班!这是一个法定的祭祖日,圆了这些人的梦想,让他们能够不急不慢、一心一意地回家祭拜先祖,尽自己的孝道 。
祭祖,是一种文化 。虽然祖先已去,但是全家人并没有忘记他们,依旧对他们满含哀思与敬仰 。当一家人聚在一起,按辈分来依次祭拜先人的时候,这就是一种礼、孝文化的传承,对于年轻人的教育意义更是极大 。有的人抱怨现在传统文化已离我们远去,其实,清明祭拜就是传统文化不变的传承啊!
当一家人聚在一起共同祭拜的时候,家庭认同感是最为强烈的 。我们在一起的这一群人,有着共同的先祖和家族——我们是这世上最亲近的人!
清明节向来有踏青的习俗,可为什么偏偏清明节去踏青呢?
原来,清明时节,是赏春光的最好时机 。三月的时候还在春的萌动期,过了春分一切才开始繁荣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到了清明,一切都可爱而充满生机 。真正到了五月,已经快要入夏了,我们就感受不到那种专属于春天的生机勃勃了 。既然有了这样的法定假期,我们一方面能够祭祖,另一方面能够好好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赏一赏人间四月天,真是太好了!所以,我们是不是反而得感谢清明放假呢?
清明是一个心态的转折 。
从生理上来说,人们和自然一样,开始富有活力,意气风发地期待大半年的美好时光 。清明的休假,是之前劳劳碌碌几个月之后的短暂休整,去一去冬天的肃杀,驱一驱早春的寒凉,让自己以最饱满的热情来迎接春夏秋冬 。
从心理上来说,清明祭祖完,一年的开端准备才真正结束了 。所有的辞旧迎新都忙完了,了却了诸多心事,于是身心舒畅,轻松畅快 。过了清明,就要好好地享受美好的时光了,已经蓄足了火力,足以精力充沛地维持到下一个新年 。
所以,清明也是一个绝佳的预备期!
看了这些,不知道你是否还觉得清明无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