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沉痛的哀悼 哀牢山遇难人员或不知定位仪能求救( 二 )


有接近该调查中心的人士透露称 , 4名调查人员于2018年8月进入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从事自然资源调查工作 , 参与进行了一两年野外勘探 , 进行过短暂的仪器操作培训 , 听过野外安全讲座 。
该人士称 , 此次林调行动 , 从各个办公室抽调了100多人参与 , 4名调查人员也在其中 。据他所知 , 参与此次论调的人员 , 没有专门的标准和门槛 , 主要是“年轻人上” 。每个小组都有固定的点号 , 需要自己去分析 , 研究进山路线 。
该人士透露 , 该中心曾为队员配发过手电、充电宝、登山背包等物资 , 但是此次临时组织的行动并没有专门给相关人员配背包和冲锋衣、鞋等用品 , 也没有专门对天气和线路进行预先的分析与研判 , “没什么技术含量” 。
该人士还告诉采访人员 , 4名调查人员只知道RTK是到达样地点位后 , 用来定位样地的坐标的 , 到点才会开机采坐标 , “并不知道这个装置在途中有定位功能 , 还有求救功能 。”
对于以上疑问 , 采访人员多次致电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 , 但他均以“暂时无法回答媒体”为由婉拒 。据《玉溪日报》报道 , 此前 , 范忠禹曾在设立于新平县境内的一线指挥部 , 与玉溪市的领导共同研究对4名失踪人员的救援工作 。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官网 , 在2021年5月6日 ,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曾临时组建由18名员工、6个小组构成的“突击队” , 进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土地质量调查样品采集任务 , 上山和下山分别用时6小时和5小时 , 随后完成样品采集 。
多名自然资源调查领域的专家均向采访人员强调 , 自然资源调查本身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作 。
据国土资源报报道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 云南大红山铁矿会战期间 , 几千名地质队员在哀牢山深处的原始森林中开展工作 , 仅云南第九地质队一个队就在会战期间牺牲了34名职工 , 平均年龄39岁 。
4人是否有野外勘查经验?
有20多年地质调查经验的专家龚波介绍 , 森林调查、地质调查、物种调查等都属于自然资源调查 , 三者有相同之处 。本次哀牢山进行的样方调查 , 是指在出发前选好调查植物群落数量的样方地块 , 到了选定区域后再打开RTK定位仪开始调查、采集数据 , “是对点的调查 , 而地质调查是‘线’的调查 。”他说 。
在龚波看来 , 一般野外地质勘查当天去当天回 , 技术难度不大 , 主要靠调查员自己的经验 , 不进行天气和路线分析很正常 , “此前他们所在部队就是搞地质勘探的 , 后来转入单位也从事同样工作 , 不能说他们不专业 , 应该是专业对口 。”
龚波认为 , 造成此次悲剧的最主要原因 , 可能是4名调查人员比较大意 , 对困难预知不足 , 相应准备也不足 。在最终调查结果出来前 , 龚波对以下几个问题比较疑惑:他们为什么没有往山下走?他们带了汽油可以生火 , 为什么还会失温?
此前有媒体报道 , 因罗盘失灵 , 4名调查人员一直围着简易营地跑 。龚波说 , 有可能是4人当时已经很冷了 , 为了不失温 , 他们想保持自己的体温 , 只能绕圈跑 , 但是最终体力不支倒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