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二:俚语民谣
俚语是什么,就是我们平时的口头禅 。在《诗经》里有很多俚语,顺口溜、打油诗 。现代的音乐人往往会把它借鉴到音乐创作里,或者通过俚语的方式进行再创作,把那些滑稽、俏皮的东西吸取来,再做出一个自我风格的俚语 。
比如杨一创作的歌曲是中国民间非常底层但又很有讲述性的一类,过去呢还不兴在街边唱歌,唱的话就会被警察抓进去,但是他的歌太有意思了,警察给他关进去,关进去以后他就拿着吉他唱歌,后来把警察都唱乐了 。
分支三:段子民谣
花粥-《老中医》
姐是老中医 专治吹牛逼
头疼脑热血压低 跟我没关系
你要吹牛逼 不如打飞机
【到底什么样的音乐叫做民谣?】又省钱来又过瘾 还没有压力
段子民谣大家都知道,现在网络上传的各种流行语、段子,我说道段子的时候你们会想到很多 。段子和俚语之间其实有一定的关系 。除了花粥,大家还知道谁么?郭德纲?看到这些歌词,你们觉得好玩么?这就是花粥,她在这方面是一个代表 。在八十年代时其实涌现过这样一批人,大家听到都会觉得很好玩对么 。
中国民谣现在很多的创作,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出现,有的声音很好,有好的会俗不可耐 。有的时候不知道大家喜欢这种“好玩”是因为它的“好玩”提升了境界呢、还是生活出现了新的亮点,还是还是让你的荷尔蒙能够瞬间抖动了一下 。
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刚才那首歌,我不是反对这样的段子,段子一定有他的妙处,比如《大龄女青年之歌》《织毛衣》,这些朗朗上口的东西里蕴含着一些道理,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希望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一些能真正打动我们的东西上 。
你们听到的很多都是现代性民谣,它更多的有时代的印记 。但大家得知道所有的民谣,都是有融合性的 。说到现代性民谣,就一定要说一下我们学校里的学生发起的这样一种风格 。
分支一:台湾民歌年代与大陆校园民谣
第一个呢,你们知道台湾民歌年代么?大家一定会唱这个年代里很多歌曲,包括《橄榄树》啊《兰花草》啊 。在那个年代,70年代的时候,台湾那时候很多歌曲还没解禁,歌词里稍微有点颓废情节的都不允许,大家唱的都是一些日本曲、欧美曲 。
台湾民歌年代有一个事件,叫“可乐事件” 。在76年淡江大学,大家知道胡德夫么?为什么他被称为民谣之父呢?76年的这场演出上,本来是他要上台为大家演唱歌曲,结果那天因为身体不适没上台,由李双泽去的,他就拿了个可乐,把它摔碎了就问大家,我们唱的是美国歌曲,喝的是美国可乐,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唱自己写出来的歌?那天晚上他就唱了自己创作的一首歌曲 。
这个事件在当时引起轰动,创作开始蓬勃发展,大家意识到我们需要输出自己的东西 。所以在70、80甚至是90年代,台湾的流行歌曲占据了大半江山,加上它有保留的人文基础,起点真的不一样,参与的都是当时很有文化的人 。
然后我们再看一看校园民谣时代 。到了92、93年,以高晓松、老狼为代表,《校园民谣一》的发行,也是一场像台湾民歌年代一样的一场运动,可惜的是我们的唱片的工业体制把这个年代可以说是摧毁了 。因为唱片公司涉及的各种利益、分配不均的事,从《校园民谣三》之后这些人就退出了这个圈子 。在那个年代,这种昙花一现的事很多,包括从摇滚、民谣等等,挺可惜的 。
分支二:城市民谣
这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最大的分支,你们知道的很多歌手,都属于这个分支 。城市民谣最主要的一个特色就是,题材是直接描写城市生活的变迁和情感,像校园歌曲里反应的自然、青涩、年轻人的冲动,对社会的迷茫等,但城市民谣大多都已经回归到对城市本体的一个诉说 。如马頔、宋冬野、赵雷、李志啊,还有台湾的陈绮贞、张弦,雷光夏等等 。城市民谣最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艾敬,她的专辑质量非常高,她有一种散文化的叙事色彩,把个人的成长经验和民谣的感觉融合在一起 。
- 大学生作弊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电视剧中,你无法接受的男主角是哪一个?为什么?
- 你觉得未来的新兴行业是什么?
- 面对丈夫的冷漠,笨女人默默承受,聪明女人会怎样做?
- 昨天无意间发现朋友上初中的女儿跟小混混谈恋爱,我要不要告诉他?
- 有哪些唯美的古风短句?
- 无花果是神奇的果实,对生长环境有何要求?如何种植才能丰产?
- 挽回感情中的破冰和情感引导怎么做?
- 沐猴而冠讽刺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 最好玩的手游 最好玩的免费网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