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当只是说 , 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 , 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 。象这首诗 , 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 , 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 , 而理自在其中 。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 。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 , “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 , “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 。后两句也如此 , 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 , 读来不嫌其排 , 骨高故也 。”绝句总共只有两联 , 而两联都用对仗 , 如果不是气势充沛 , 一意贯连 , 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 。这首诗 , 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 , 所谓“正正相对” , 语句极为工整 , 又厚重有力 , 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 , 虽然两句相对 , 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 。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

文章插图
古诗词大全及赏析
古诗词大全及赏析——宋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 正伤心 , 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靖康之变后 , 李清照国破 , 家亡 , 夫死 , 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 , 浅斟低唱 , 而转为沉郁凄婉 , 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 , 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 , 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 , 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 , 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 , 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 , 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 , 徘徊低迷 , 婉转凄楚 , 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 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 , 而等她说完了 , 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 , 久久不散 , 余味无穷 。
心情不好 , 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 , 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 , 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 , 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 , 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 , 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 , 而饮酒与品茶一样 , 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
端着一杯淡酒 , 而在这天暗云低 , 冷风正劲的时节 , 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 , 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 , 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 , 头白鸳鸯失伴飞 。词人感叹:唉 , 雁儿 , 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 , 难道你也像我一样 , 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 , 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 , 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 , 泪光迷蒙之中 , 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 , 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 , 人鬼殊途了 , 物是人非事事休 , 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
- 子夜冬歌古诗翻译唐崔国辅 子夜冬歌古诗翻译
- “窗前不种树,屋后好乘凉”,古人留下来的告诫,越早知道越有用 房子窗户外被树都挡住了风水
- 内蒙古额济纳旗为何疫情这么严重,疫情是怎么来的?
-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重阳节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 古往今来,人们都用何物「辟邪」?
- 蒙古死亡之虫真的存在吗?
- 致爱情的甜蜜唯美说说 经典唯美的浪漫句子
- 失去自尊的伤感说说 自尊心被伤的经典句子
- 著名经典诗词大全 经典古诗词名句大全
- 关于友谊的诗句 歌颂友谊的诗句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