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黄芪水都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二 )


黄芪中的芪,本义指的是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特指黄芪 。
黄芪的芪,在古代写作耆 。
这个耆是什么意思呢?
《礼记·曲礼》中规定,人年五十叫“艾”,年六十叫“耆”,七十叫“老”,八九十叫“耄”,百岁为“期” 。耆在这里指的就是六十 。意思就是说,人到了六十岁年龄,很多事情就不用自己动手做,就有资格指使别人去做了,换到当下社会,上了公交车,就有资格享受让别人让座的待遇了 。
关于耆的意思,到了明代的李时珍时期,他在《本草纲目》里,还曾经专门述及了耆字的意思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耆,长也 。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 。”也许,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耆,为长的目的,估计有两层意思 。一个指的是黄耆根的特点,黄芪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匍匐在地面上,但它的根须却深入地下,最长的可达两米长,所以第一个长应该说的是作为根类药物中,没有比黄芪长的了 。而第二个意思就是黄芪作为补药,黄耆色黄,黄为脾的颜色,是温的颜色,脾属土,所以李时珍在当时说:“黄耆为补药之长 。”
黄芪或者黄耆,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托名“神农”所做的《神农本草经》,但是也不叫做黄耆,而叫做“戴糁” 。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古代,有一个名叫戴糁的年六十左右的民间老中医,精通针灸医术,本性善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长得瘦高瘦高,面色有点黄 。
但因为在以为了救助一个坠崖的儿童不幸身亡 。
这个老中医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坟墓边长出的一种味甜,可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依据老者瘦高身体面色发黄的特点,就把这种药叫做黄耆,也就是现在的黄芪 。
因为黄芪色黄,高大挺直,有皇族王者之像,所以人们又叫黄芪为“王孙” 。
【喝黄芪水都有哪些好处和坏处?】唐朝大诗人、盛唐山水诗派代表,中国水墨山水画派创始人王维曾有一首诗《送别》,诗中写道:“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有人说,这里的王孙,指的就是黄芪 。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 。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经、肺经 。经书中有七大功效,总结为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补血、活血 。
正是因为黄芪为药温和,可用于各类人群,所以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推崇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
因为上面提到的黄芪七大效用,作为补气诸药之最,所以以下五类人可以适度喝点黄芪水——
高血压者:喝黄芪水可以解决气虚高血压老者的下体浮肿症状,用的是黄芪补气、利水消肿的效用 。
糖尿病人:糖尿病人的浮肿、面色黄等可以喝黄芪水调理 。
银屑病人:这是一种慢性炎症,如果把黄芪和当归、生地等按比例水煎服,早晚两次效果比较好 。
脾气虚之人:对于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脾气虚的人,喝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水煎液,也可达到改善 。
心血管疾病:对于心血管疾病人,将黄芪、枸杞、党参等一起泡茶喝,可以调理心血管疾病 。
尽管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那就由不适合的人饮用黄芪茶 。
譬如——
肾阴虚、体内湿毒热毒炽盛的人:肾阴虚的人服用黄芪水会助热伤阴动血;而湿毒、热毒聚集的人饮用后反而使湿热滞留,病情加重 。
经期女性:经期女性喝的话,会带来不利影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