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是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这是一首思乡兼怀古之作,至于是不是有深刻的寓意,有人说倒也未必,可能是只是写景而已 。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提到这首诗的时候说:
可怪读唐律者,多横据“晚唐”二字在胸,致使用晦辈此等诗便用卑调概视,吹毛索瘢,徒烦饶舌 。
很多读者一看到许浑二字,知道他是晚唐诗人,于是戴上了有色眼镜,认为这类作品“浅陋” 。周珽对于这种看法提出了批评 。
至于什么人是周珽批评的对象呢?不知道杨慎算不算?杨慎《升庵诗话》中评价许浑说:
唐诗至许浑,浅陋极矣,而俗喜传之,至今不废 。高柄编《唐诗品汇》,取至百馀首,甚矣,柄之无目也!柄不足言,而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不知浑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极多 。
杨慎说许浑不但是晚唐的诗人,而且还是晚唐诗人中的下品 。
文人之间的口舌之争,各有己见 。我们还是自己来欣赏这首诗吧 。
清代吴昌祺《删订唐诗解》评价这首诗的时候说:
当时长安何至如此?诗人语多太过也 。
所谓的深刻寓意,往往是指借写景来暗喻时事 。这也正是后来“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诗常常被后人使用的原因 。用来比喻局势在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
吴昌祺认为,假如许浑有此意暗示时局的话,未免太过,当时的唐朝廷还不至于山雨欲来 。
可见,这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或者可能仅仅就是写景而已,并没有影射时局的意思 。这整首诗也未必有此意,可能就是思乡兼怀古而已 。是这样吗?看完整首诗再说 。
一上高楼万里愁,兼葭杨柳是汀州 。
许浑是润州人,即今天的镇江市,他在咸阳登高望远时,用蒹葭杨柳之景色,来和家乡的景物作对比,是一种思乡之情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颔联就是本文关注的问题,我们且做一般的写景来看 。不过这一联的写景,也有人认为并不紧扣咸阳,很可能是先有了这一联,后来敷衍成篇而已(清代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
假如说上一联写景有感时之意,则这一联写景有怀古之意 。秦苑、汉宫, 物是人非,空见鸟落蝉鸣,夕、秋,都有萧飒之感 。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怀古之请,殷鉴之意,劝君莫问,闭上嘴巴看看渭水东流而去吧 。
从整首诗来看,环环相扣,第一联写景,有思乡之意,第二联写景,难免没有感时之意,第三联写景有怀古之意 。
第七句,劝君莫要作古今之比,结尾依然用写景收 。
关于“山雨欲来风满楼”是不是有何深刻的寓意?虽然前人有不同看法,但是结合整首诗来看,感时怀古,应该就是中间二联的含义 。
至于为什么许浑(约791~约858)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我们就不太清楚了,毕竟个人、国家、时局,都会有一些浮沉动荡之事 。
例如发生在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的甘露之变,唐文宗清除宦官失败,结果反比被宦官控制,大批朝廷官员被杀甚至灭门 。当时的许浑正是四十多岁时 。
@老街味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诗出自《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它的字面意思是:山雨就要来临,雨前大风吹来,灌满了城楼 。“山雨欲来风满楼”描写了“风为雨头”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一种普遍规律,很容易让人联相起某些生活体验,因而获得了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佳句 。现今常用这句诗来表述一件大事即将发生前所显示的预兆与前奏 。
- 暗示在文学中有用吗?
-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湖北高考分数线会降低吗?
- 生产队年代一出来干活就有老农说,“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是什么意思呢?
- 航母战斗群是否真的害怕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
- 如何用林俊杰的歌词来表达“我爱你”?
- 描写花的古诗大全 带花的成语诗句
- 请问情感领域创作者,“人不是美才觉得可爱、而是可爱才觉得美”,求解其内涵?
- “再婚的女人,大多都得不到幸福”你怎么看?
- 农谚“厚盖谷子薄盖麻,不薄不厚把麦压,种田要抢先,收割要抢天”是啥意思?道理呢?
- “单恋”的内心独白是怎样的?你还在单恋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