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 )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章插图
原本韩信如果就此安安分分,或许也就得以善终了 。可韩信不愿意了,凭什么我辛辛苦苦帮你打下江山,却落得这般下场?于是,私下里与陈豨勾勾搭搭、不清不楚 。不久之后,陈豨在代地举起了反旗,刘邦亲自率大军弹压!就在这个时候,韩信与陈豨私下勾连的事情被自己的家臣告发,远在战场的刘邦最终对韩信动了杀机 。但是,刘邦远在代地,而且他也不想担负一个诛杀功臣的恶名 。于是,吕后被推向了前台 。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章插图
可是,刘邦曾经当众给过韩信“三不杀”的承诺,吕后大张旗鼓去捉拿韩信显然是不行的 。这时候,吕后想到了萧何,让萧何出面将韩信诱骗至长乐宫 。因为萧何是自己的伯乐,恃才傲物的韩信对萧何一直比较恭敬,也相对比较信任 。最终,萧何成功骗来了韩信,韩信被吕后派人用布袋套住、用竹矛活活捅死在了不见天日的长乐宫钟室之内,成功回避了那句“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一代“战神”就这样憋屈地死了……正是因为萧何的出卖,韩信才丢掉了性命,这就是败也萧何的出处 。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章插图
萧何为什么要出卖韩信萧何当初举荐了韩信,而且从他成功诱捕韩信来看,二人的关系应当说还是相当不错的 。那么,萧何为什么要出卖韩信呢?平心而论,作为开国第一武臣的韩信日子不好过,作为开国第一文臣的萧何日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刘邦忌惮异姓诸侯王,同样忌惮文臣领袖萧何,为此甚至不惜罗织罪名将萧何下狱 。出狱之后的萧何为了自保,索性干起了贪污受贿、与民争利的勾当,以自污名节向刘邦表白自己没有野心、只求富贵,这才侥幸保住了性命 。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章插图
彼时的吕后还不是后来的吕太后,没有刘邦的点头,她恐怕还不敢私自处决一位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列侯、曾经的异姓诸侯王!换言之,吕后只是刘邦的一把枪,最后扣动扳机的是刘邦!既然是刘邦要杀韩信,如果萧何不出面,等于是将自己置于了刘邦的对立面 。一个文臣领袖如果不听皇帝招呼了,恐怕离死期也就不远了 。萧何别无选择,牺牲韩信总比牺牲自己全族好,不是吗?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彼时吕后弄权的苗头已经凸显,作为皇太子的亲妈、未来的皇太后,在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掌权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既然是吕后找到了萧何,无论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还是萧氏家族的未来,萧何都必须抱住吕后的粗腿!说白了,诱捕韩信就是萧何给吕后递上的一纸改换门庭的“投名状” 。刘邦去世之后,萧何依旧能够位极人臣、显赫终老,与这一纸投名状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所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表面上看是说韩信的一生成起于萧何的举荐、败起于萧何的出卖 。实际上也反应了彼时汉王朝众多开国元勋的心态——自保为上,甚至不惜牺牲“故友” 。为了自保,萧何可以自污名节;为了自保,萧何同样可以出卖韩信!这也就无怪乎刘邦一死,活着的元老几乎全部“叛变”倒向了吕后 。这帮人心中根本没有什么理想、抱负,他们更看重的还是现实利益 。萧何如此、曹参如此、陈平如此,周勃也是如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