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2岁的刘芸(化名)抱着双手刚拆线的婴儿,忧心忡忡 。
出生后宝宝手似洋姜
汉川沉湖镇一个普通农家,35岁的杨林(化名)和妻子刘芸很早就到广东惠州打工 。两人都从事的家具制造业 。
前年底,刘芸怀孕了 。考虑到妻子的工作环境总有建材和油漆异味,杨林特意将怀孕两个月的妻子送回老家养胎,不过,“事后回想起来,家里一直存放着农药,气味也很明显” 。
刘芸说,怀孕期间,除了孕中期感冒过一次,硬撑着没用药,其它倒也挺正常 。
去年8月6日宝宝在仙桃市红十字会医院出世,谁知,待中午家人将孩子抱去洗澡时,吓了一大跳 。映入眼帘的小手像两团洋姜,手指界限混沌不清 。
孩子半岁时,杨林慕名找到协和医院手外科老教授洪光祥 。
洪教授说:“这种先天畸形叫‘青蛙手’,可以手术治疗,但最好等孩子一岁后,身体条件更好时再做,还得多次手术 。”今年9月初,杨林再次带着妻儿如约而至 。洪教授和科主任陈振兵详细研究手术方案 。由于人类手指微血管非常丰富,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婴儿的手更小,若一次全部分离,肯定会引起多手指缺血而坏死 。于是,决定先进行双手的第一指分离,分出大拇指,虎口再造,从而恢复手部“捏”的功能 。
再进行其它手指的分离手术 。
腹部取皮移植拇指
未来还需多次手术
9月11日手术,全麻后,洪教授先进行皮瓣设计,他分别将手背和手掌取下一小部分皮瓣,再从容在拇指和食指间划下一道“Z”字,选择这种曲线刀口是便于将来手指上的疤痕不会导致挛缩 。随着设计的虎口扩开,皮瓣小心翼翼地植入,而手指不够的皮肤则向孩子较隐蔽的腹股沟处裁取 。最后,医生对比笔尖还要细的微血管进一步缝合,历时4个小时后,宝宝的小手终于成功分离 。
只要植皮存活,孩子的手就可以捏东西了 。
“未来三五年,手术还得做三四次 。包括其它手指的分离术 。”陈振兵介绍 。
除了遗传
环境疑是致畸重要原因
“以往一年到头难见几例的手部畸形,现在我每次门诊都能碰到,有时还不止一例 。”洪教授说 。虽然尚未有确切数据,但专家们在患儿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母亲在化工厂或制鞋厂打工,在怀孕早期接触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
“此例的患儿父亲虽无烟酒嗜好,但长期接触板材产品,母亲也从事游戏桌制造,对胎儿会有不良影响 。”陈振兵说 。
更主要的是,遗传、环境污染和母体不当用药都可致人体畸形 。尤其是怀孕前3个月,正是胎儿器官分化阶段,不当用药会对胎儿有较大影响 。如上世纪50年代在欧洲,孕妇们流行服用一种“反应停”的药物,结果造成大量“海豹儿”(没有四肢) 。
【男婴罕见“青蛙手”或因环境致畸】据介绍,手及上肢先天畸形并不鲜见,新生儿发生率在1‰左右 。但像杨毛毛这样复杂形态的畸形在国内外都属罕见,在中南地区更是首例 。采访人员祁燕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