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学走七大要点

  
宝宝到10个月左右的时候,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这就是宝宝学走的开始,但从扶走到独自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疑要起到辅助作用,同时,父母还要学习一些宝宝动作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辅助孩子学走路 。  
一、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0-11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 。  
第二阶段 12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  
第三阶段 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  
【婴儿学走七大要点】第四阶段 13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  
第五阶段 13-15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  
二、意义  
当宝宝开始走路时,就说明他已经具备以下三项能力:  
1、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  
三、骨骼的问题  
一些宝宝在学步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 。专家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如果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不必过于担忧 。。  
许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 。专家表示,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  
四、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  
五、学步辅助工具  
学步车是最常用的学步辅助工具,但使用学步车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  
4、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  
另外,楼梯、小板凳等,也可以当作宝宝的学步辅助工具 。  
六、学步安全措施  
正处于学步宝宝所碰到的危险比前面几项动作接触的危险来得更多了,在环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