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是向着患者口中吹气还是吸气?原理是什么?涨知识了( 二 )


吹气时要注意什么?在进行人工呼吸时一定要保证吹气量的足够,但也不能吹得太多,如果是给小朋友做人工呼吸,用力过猛可能会帮倒忙,导致肺泡破裂 。
在注意吹气量的同时 , 也要注意吹气的频率,不能过快,过快可能会让气流冲开食道,从而引起腹部的胀气 。
而且一旦开始人工呼吸,就不能随意停止,不然就会“功亏一篑” , 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者确认死亡之前,都要持续进行 , 所以人工呼吸不止是技术上的难度,还考验到施救者的体力 。
而在做人工呼吸之前,有几个问题也是要注意的 , 也并不是每种情况都适合用人工呼吸 。
1、在进行人工呼吸前,需要检查下患者的脉搏和心跳 ,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心跳停止的状况,这个时候就不适合只进行人工呼吸 , 而是一定要配合胸外按压 。
因为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是唯一的急救技术,也就是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合称为心肺复苏,同时还要注意两者的比例,目前官方给出的最新比例是30:2!
2、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让空气容易入出 。同时要检查胸部或呼吸管道部位、口部有无明显创伤,和嘴里有无异物,如果有创伤的情况下,也是不适合进行人工呼吸的 。
如何判断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呢?
可以用耳朵听听有没有呼气的声音,或者用手触碰患者的胸部,感受胸部是否有扩张,这都是通气是否良好的指标,如果通气不畅 , 这时候可以调整一下患者的下颌、头部 , 直到通气顺畅,才能进行人工呼吸 。
怎么调整通气?可以用一手压着患者的额头,对齐另一个手的中指和食指 , 在患者下颌的地方向上抬起,使其头部充分后仰,使下颚角与耳垂之间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就好 。
为什么要清理患者口、鼻腔内的异物?
如果存在异物吸入的情况 , 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上呼吸道梗阻,不利于人工呼吸的进行 。
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能做救助者吗?
很多人担心直接接触口腔,会产生传染性疾病而不愿意实施救助 , 其实乙肝、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接触、人工授精、母婴传播等,不会通过唾液传播,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在人工呼吸的过程中感染这两种传染病 。
但是人工呼吸的过程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 , 可以用呼吸膜、纱布等透气性好的材料覆盖患者口鼻,因为抢救时间比较紧迫,往往没有时间去了解病人的情况 , 再加上都是陌生人,卫生安全就必须得考虑进去 。
人工呼吸的方式有三种,虽然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但其他两种方式也可以了解一下 。
①口对口
生活中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就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据数据表明 , 这是目前最为简单高效的方法 。
这个方法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医疗工具,首先让患者保持仰卧平躺的姿态,再将患者的头稍微后仰,如果患者口中有杂物的话,一定要先清理 , 避免患者无法正常接受人工呼吸 。
当这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通过双手的配合 , 一只手拖下颚,一只手捏紧鼻子,再深吸一口气,对着患者的嘴巴吹进去,还要注意频次,不间断地进行,时刻观察患者有没有苏醒的迹象 。
②口对鼻子
如果患者的嘴巴无法正常张开,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方式,就可以选择口对鼻子 , 它的操作和第一种方式是类似的,只是不是通过患者的嘴巴,而是从患者的鼻子里面吹进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