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小调查:你或你身边的人做过保险销售吗?全职多久后放弃的?( 三 )


写在最后一份职业,都有它的特点,可能并不适合每个人 。
无论从事什么,首先要保证正确的理念和专业知识,而不是迫于业绩的压力去夸大和隐瞒客户 。
罗胖子说过:来做保险的,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
走投无路,无非是想挣快钱,大钱,很容易只顾业绩而去误导客户;
身怀绝计,弄不好就是炫技,利用客户的知识盲点去诱导客户!
所以,只有真切的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产品,才是长远之道!
我是化险为易,多年保险狗,关注我,和你一起走出保险套路!

做个小调查:你或你身边的人做过保险销售吗?全职多久后放弃的?

文章插图
关于全职后放弃的问题,在我入行时就有了解过 。特别是某些大家特别耳熟能详的企业,一年的留存率只能刚好达到双位数,绝大多数人在1-3年内机会被淘汰出局 。原因除了跟某些保险公司的“药渣”战略外,具体而言是因为:
1、产品太单一,无法适应多种客户群体的需求 。特别是一些预算有限的群体,接受不了它家的高价 。美其名曰“我们都是卖给有钱人的” 。有钱人抗风险能力很强,保险根本不是刚需好吗 。
2、培训太单一,勉强能叫知己,完全不能知彼 。这样在市场上有点瞎打的味道,除了一味强调自身品牌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最后只能用一句“我们从来不攻击对手”聊以自慰 。
3、严苛的考核体系 。公司考核业绩本无可厚非,但保险是需要长时间来积累业务量的 。保险本身没有实体,不能让人立刻体验使用价值;也不像其他理财产品,一年半载也能产生收益,有较好体验 。所以新人一般在前期业务进展缓慢,甚至有时颗粒无收 。
这时候采用严苛的考核(某家公司甚至规定某两个月一定要卖出某款产品,而不是业绩总额达到某标准),必然导致大多数业务员只有两个选择 。一、退出 。二、扭曲了价值观,采用不合适的手段强行取得业绩,同时透支了自身信用和社会关系,并产生扭曲的路径依赖 。
在配合了巨量的新人招募、高昂的价格,以及前面提到的单一产品品种和培训,短期内离职成为大概率事件 。
【做个小调查:你或你身边的人做过保险销售吗?全职多久后放弃的?】在认识到这些问题后,我当初在外资企业转行过来时,便选择保险经纪这个角色 。一方面拥有更丰富的产品和培训资源,另一方面有更合理的考核标准,方能秉持初心,不急不躁,扎扎实实地扎根于这个行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