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及其诗词作品( 二 )


开头三句回忆抗元斗争的失败 。“堂堂剑气”两句是懊恨自己的失败 。词的下片回顾抗元斗争的艰苦经历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决心 。这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外 , 还用典颇多 。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 。
5、《满江红·燕子楼中》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该作品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是作者和前宫中女官王夫人的词作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这首“ 婉约 ”的词风,显示了其艺术风格的多变 。古代诗词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 , 文天祥此词,就是蕴含此意 。
4、文天祥是什么人物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 , 字宋瑞,一字履善 。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 , 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 , 封信国公 。于五坡岭兵败被俘 , 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与东晋程旼、唐代韩愈、张九龄,北宋刘元城、狄青 , 南宋蔡蒙吉及明末抗清名将陈子壮齐名 。
5、文天祥的伶仃是怎样一番境界【文天祥及其诗词作品】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 。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 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