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是谁,古代美男子的标准( 三 )


人类自创造文字伊始,就有了关于狗的记载 。《殷墟文字类编》中有狗的象形文字,《易》中有代表狗的符号 , 《诗经》有“无感我悦兮 , 无使龙也吠”的诗句 。这里的“龙”指的就是狗 。
古籍中狗的别名很多,狗高四尺则谓“獒” , 体大者曰“猗”,善捕猎、看田者曰“良犬”,良犬有鸟龙、韩卢、殷虞、茹黄、郁林、地羊、白龙沙等名称 。《周礼》称养狗的人为“犬人” 。
汉代始设训营狗官职叫“狗监” 。汉武帝甚至为狗建了“犬台宫” 。《三辅黄图》载:“犬台宫,在上林苑中 , 去长安西二十八里”,在“犬台宫”外又建筑了“走狗观” 。汉灵帝更是爱狗爱得发狂 , 史称他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缓”,“王之左右皆狗而冠” 。给狗戴冠系缓,使狗成名副其实 。
古代盛行用狗祭祀和丧葬的风俗 。《礼记·曲礼下》云:“凡祭宗庙之礼,犬曰‘羹献’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 。”段玉裁案:“羹之言良也;献本祭祀奉犬牲之称 。”可能古人认为狗肉做的羹很美 , 便奉以祭祀神灵或祖先 。
夏代的二里头遗址,唯一的大墓发现一个用漆朱木匣装的完整的狗骨架 。另外,甘肃玉门的夏代火烧沟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也有狗 。商代的家畜,除了食用及其他用途之外,大量的被用于祭祀或丧葬,狗也不例外 。商代的祭祀遗址中狗骨发现较多 。商代的墓葬 , 在腰坑中殉狗相当普遍 。
西周早期的中型墓中,有的将整腿牲肉或整个牛头、狗头等放在一起,表明人们将牛、狗等肉食动物献给死去的亲友 。在洛阳的东周王城内发现的“天子六驾”,每一车厢内都有一具完整的狗骨架 。
秦国在春秋时期就有在四方城门杀狗御灾的风习 。汉代乃至以后仍盛行此俗,民间喜杀白犬祭祖 。《风俗通》卷八说:“杀狗碟邑四门,以御蛊灾 。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 , 曰正月白犬血,辟除不详” 。《四民月令》载:当时的宗族十一月便要“买白犬养之,以供祖祢” , 正月则“收白犬骨及肝血” 。
4、中国古代十大名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
5、中国古代民间节日有哪些中国古代民间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 , 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 在民间 ,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 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 , 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