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校学生谈恋爱?( 三 )


在日本,“早恋”是一件光明正大的、正常的事情 。十六七岁的女生平均恋爱次数是2-3次,第一次恋爱基本在初中 。家长老师为孩子的告白鼓掌助威,这是中国孩子连想都不敢想的 。
大人们觉得,早恋会让人变坏,变得没有责任感,耽误学习 。但澎拜新闻对某年高考状元的调查显示:40% 谈过对象,这些谈过对象的状元中,认为谈对象对学习没有影响的人占 90% 以上 。华中师范大学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好学生中早恋发生的概率 17.5% 与在所谓差生间的概率 19.5% 没有太大差距 。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视频里的孩子:即使可能被拒绝,也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喜欢 。这是很多大人没有的坚定 。
即使被拒绝也不恼羞成怒,处理好自己的负面情绪,礼貌地说‘谢谢’,这是很多大人没有的成熟 。
看到同学被拒绝,也认认真真地听完不起哄,拼命为对方鼓掌,这是很多大人没有的同理心 。
可以如此勇敢、坚定而成熟的对待爱情,我们多少成年人做不到 。
所以早恋,真的让他们变得更糟吗?为什么这些十几岁的孩子面对感情,表现出如此成熟的处理方式?
心理学研究者 Scanlan 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是成年人亲密关系的训练场所,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管理强烈情绪,协商冲突,沟通需求和回应伴侣的最佳时机” 。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 · 埃里克森也认为,青春期的恋爱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身份认同有着重要贡献 。
在青春期的恋爱过程中和喜欢的人之间发生的矛盾、理解、伤害、幸福,都能促进一个人对 “自己是谁” 的探索 。
如果父母在正确的性教育基础上让自由孩子探索亲密关系,他就会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如何和人相处 。
相反,被禁止恋爱、缺乏探索的孩子,会陷入 “自我身份混淆 。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如何自我接纳和认同,他们之后不仅很难建立和维护一段感情,更会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遭遇一系列挫折 。
加上没有正确的性教育,他可能会把性当成耻辱或刺激,容易在感情里走极端 。
希望反对早恋这件事,可以在我们这一代彻底终结 。
黄磊说,“早恋”这个词其实很混账 。
他给女儿多多的信上写,“你们恋爱了,我很开心 。耽误了学习也没关系 。只是一切都别着急,爱情的甜美要细细尝 。我希望你们遇到懂你的男人 。”
能从青少年时代就获得良好情感能力的人,在长大之后,也一定会更懂得如何去爱和被爱 。
与其一味反对,不如教一个孩子正确对待“早恋” 。这样非常容易让他在恋爱的历练中成为一个有责任心、同理心,情商高,心理健康而成熟的人 。
所以一个妈妈说:
我会在下次见到儿子的时候,主动关心他的恋情,我要好好谢谢女生照顾他 。我会给儿子买新衣服,告诉他注意个人卫生 。很肯定地告诉儿子:你非常有魅力 。最重要的一条,我会让他接受完善的性教育 。完全尊重女孩的意愿,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
一个老师说:
作为老师,我不可能对学生的感情公开支持 。但我愿意在尊重和珍视他们感情的基础上,恰当地保护他们的恋爱 。我反对未成年人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我会尽量教给他们真正的性教育 。因为我见过很多不可逆的悲剧 。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家长和老师都这样对待“早恋”,孩子长大后就是一个真正懂得爱的男孩或女孩 。
这个世界是不是会美好太多 。
希望我们这一代经历过早恋被强烈打压,影响到建立亲密关系能力的人明白,这不是你的错 。虽然有点晚,但仍然可以一点点打破障碍,勇敢尝试爱上他人 。我们终将学会如何去爱,只是推迟了时间而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