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的英语 业务部门英文( 五 )


2)成本
BNPL的成本主要包括融资成本、营运成本、坏账成本等 。

  • 融资成本:指BNPL公司向银行或者其他资金方获取垫资款的利息
  • 营运成本:包括其产品的营销推广成本、物业租金、人员成本及日常的运营成本等
  • 坏账成本:即用户逾期不还款导致资金无法按期回收的成本,坏账成本是BNPL不可忽视的成本
所以,BNPL公司的利润就是其收入来源和成本两者的轧差,即:
BNPL公司的利润=(交易手续费+向用户收取滞纳金+向用户收取账户管理费)- (融资成本、营运成本、坏账成本)
随着BNPL公司用户体量的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反向压低融资成本并提高商户的交易手续费,并且通过不断的补充增值服务,例如在其APP当中增加广告位等,完善其生态,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
五、其他参与方BNPL业务的其他参与方,包括Visa、MasterCard、银联等卡组织,花旗、Chase等银行,PayPal、Adyen等收单机构,还包括一些比较知名的商户如苹果等,这些新的入局者结合其自身的传统优势,也在快速的布局先买后付业务 。
以下将简要介绍各参与方具体介入先买后付的方式:
全球排名靠前的卡组织目前都已经在布局先买后付业务,主要的模式如下:
  1. 直接风险投资或者收购BNPL公司,目前基本大的BNPL公司的股东里面都有卡组织的入股,例如Klarna的股东包括Visa、MasterCard 。
  2. 与BNPL合作,绑卡支持该卡组织本地发行的银行卡,即让其用户还款的时候支持使用该卡组织发行的银行卡,例如银联与Atome的合作 。
  3. 与BNPL公司合作,联合发行支持先买后付的虚拟卡,使该虚拟卡同时支持在BNPL公司的商户及该卡组织的商户网络使用,例如MasterCard与Zip的合作 。
  4. 卡组织基于现有银行卡体系,推出支持先买后付付款的银行卡,例如MasterCard在企业层面推出“先买后付”服务-Mastercard Pay & Split,主攻中小企,向他们发放“先买后付”商业支付卡,变相提供融资服务 。

虽然先买后付与银行信用卡当前的定位人群看起来重叠度不高,但是未来极有可能会蚕食银行的信用卡市场,很多先买后付培养起来的年轻一代,可能未来并不会再办理银行信用卡,而会继续使用先买后付提供的服务 。
这个可以参考国内消费金融产品如花呗、白条等,目前这些消金产品与信用卡的重叠度越来越高,很多上班族已经开始基本不使用信用卡,而是直接使用花呗、白条等买买买 。
银行进入先买后付领域一般也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 基于现有信用卡网络:其实目前银行的信用卡分期在免息营销的时候就是一种先买后付产品,支付成功,银行提前垫资给到商户,银行仅收取交易手续费,但是这种免息一般是由商户来贴息,仅适用于利润率较高的商户 。
  2. 通过充当先买后付资金方的形式参与先买后付,通过为BNPL公司提供融资,获得融资手续费收入,这种形式一般对于C端的品牌感知度比较弱,长此以往当BNPL公司规模大了之后,银行间的竞争会导致压低融资手续费的收入,而同时会侵蚀其信用卡市场份额 。
  3. 推出银行的先买后付产品为其持卡人提供服务,目前部分新兴的银行已经开始推行先买后付服务,例如美国的Douugh和Humm Group,推出了支持先买后付的虚拟信用卡,该卡可以支持最高1000美元的先买后付额度 。

作为为商户提供支付服务的收单机构,其实先买后付公司与其定位重合度非常高,特别是目前有些BNPL公司已经申请了当地市场的收单资质,承担了收单机构的角色,即使没有收单资质,当BNPL公司商户和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BNPL公司将反向压低收单机购的交易手续费成本,目前收单机构可能参与先买后付业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