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广东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出炉,提出到2025年新增上市科技企业200家、培育20大产业群…六大要点看过来( 二 )
以深圳为主阵地
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为实现上述目标 , 《规划》提出 , 围绕国家战略布局 , 进一步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 优化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格局 , 着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 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 , 建设一流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 ,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 构筑国家重大创新动力源 。
其中 , 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方面 , 《规划》提出要以深圳为主阵地 , 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等为主要承载区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起步成势 , 推进光明科学城围绕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三大领域 , 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 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推动松山湖科学城聚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建设世界一流生态科学城;支持广州南沙科学城聚焦信息、生命、海洋等重点前沿科学领域 ,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前沿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重要载体 。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
《规划》提出 , 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 , 聚焦广东发展需求 , 强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 。
具体包括哪些方向呢?
以量子科学为示范引领 , 带动实施基础研究“卓粤”行动计划 。 基础研究突出原创 , 持续大力支持量子科学、脑科学、纳米科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合成生物学、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等重点领域 。
其中 , 量子科学方面 , 要以抢占量子技术制高点为目标 , 聚焦国家“强基”工程重大需求 , 着力在量子领域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 , 及时制定量子科技“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 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 , 大力布局量子物态与量子材料、关键核心设备、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科研方向 , 探索构建量子安全通信示范网络 。
《规划》还提到 , 要紧密跟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 , 聚焦我省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 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 , 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传感、卫星互联网、空天科技、太赫兹、信息光子、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天然气水合物、氢能、材料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13大领域实施研发专项 , 为提升广东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
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强化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是谋划未来 , 而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则是着眼当下经济主战场 。
《规划》提出 , 面向经济主战场 , 围绕“补短板、锻长板” , 狠抓“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 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 聚焦构建更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 , 着力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 推动科技金融产业深度结合 , 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 加快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主要涉及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 具体包括:重点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