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大忌的意思 肖家寨风水大忌( 四 )


36.常流水
据传说,村西南青杨湾沟内,有一眼泉子,泉水常流不息,故取名常流水 。
37.乔村
相传,早年有姓乔的兄弟俩在此地住下谋生,以后人口逐渐增多,故以乔姓得名为乔村 。
38.黑流水
相传村中的条泉子沟,沟内有一泉水,白天因人畜用水和太阳曝晒,水流不出沟外,黑夜不用水了,泉水能流出沟外,故取名为黑流水 。
39.高山
传说,四百年前,在左云旧高山村修筑城垣时,因地基沉陷,筑墙不成,便另选在此地建城 。四面山高,得名新高山城 。民国初年改为新高山镇,解放初期改为高山 。
40.南辛村
传说两百年前,韩家窑人到此种地,因嫌路远,部分人在此建新村居住 。因该村以北三十里处,当时有个新村,故名为南新村,后来用同音字“辛”字代替“新”字,改名为南辛村 。
41.二台
传说百余年前,有人在此地挖煤,建村定居 。附近由西向东有个烽火台,本村位于第二个烽火台旁,故名二台 。
42.白马城
传说本村在元朝时,蒙古人在此圈墙筑堡,圈马使用 。因马色取名为白马城 。
43.霸王店
传说古时候,这里有家店,有个霸王曾经途经此地留宿,人们习惯的叫霸王住过的店,后干脆改为霸王店,故名霸王店 。
44.牛庄
相传过去的一牧童,在海力村放牛,于地设的牛圈,故名为牛家庄 。后简化为牛庄 。
45.梓家村
相传在元朝,有姓史的进士在此地战死,葬于此地,故名史家村,因大同方言史,死同音,嫌其不祥,改名为紫家小村,后转为梓家村 。
46.回去村
传说,很早以前,一货郎路经此地,见一小孩玩着条蛇,便将蛇收起养大,放回山里 。后来,这条蛇经常下山伤人 。一天,适逢货郎路过此地,看到蛇又在伤人,便举起扁担就打 。蛇跑到下游戏的“干河”旁边将河水一气喝干后,回头就往山里跑,货郎也跟着追到了山上 。从此,这里因蛇的回头而得名为“回头村”后来演变为回去村 。
47.银塘沟
相传,因来自各地的农民和商人在此开煤窑、经商,这里逐渐变的繁华富裕 。一度时期,出现了银子用斗量的说法,再加上内地的池塘,故而得名银塘沟 。
48.王家园
传说,古时候从洪洞县迁来姓王的一户人家,在这里生息发展,并在村庄四周种植杏树,逐年增植成为林园,后故名为王家园 。
49.时庄
传说,本村古时只有四户人家居住 。故名四庄,后来以其谐言改为时庄家庄,简称时庄 。
50.三井
传说北宋时,有二户姓周的和一户姓倪的人家在此居住,因三家不和,每家打了一眼井 。为此起名为三井村,后惯称三井 。
51.马营
宋朝时期杨六郎带兵骑兵行到此地安营扎寨,故名马营
52.拖披
相传,二百多年前,此地小煤窑较多,来至四面八方的人,到此以背煤为生,并在这里安家立业,彼此和睦相处,所谓“拖拖披披”的(意谓“妥疲”:诚恳老实 。当地方言) 。故名拖皮村或拖披 。
53.竹林寺
相传,唐朝时有一座寺院叫“竹林寺”,后来又在地下挖出的砖瓦等遗物上发现了此三字,便以此而得名 。
54.吴官屯
传说本村在明代前期没出过做官的,称为“无官屯” 。在清代的道光年间,从云冈迁来一个做官的,名叫吴大兴,便又改名为吴官屯 。
55.校尉屯
相传古时有一位校尉军官,弃职到此立屯务农,因此得名校尉屯 。
56.刘官屯
传说明朝时,该村有一个姓刘的,在朝中任监斩官,后来告老还乡,居住在村里,故名为刘官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