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心得 读书心得作文怎么写( 二 )


至于作文的功夫 , 过去读书人的讲究 , 是“博见为馈贫之粮” , 他们的训练 , 也是蛮辛苦的 。如读《穀梁传》使文气简练 , 读《孟子》《荀子》使得文章枝叶畅茂 , 读《庄子》使文章奔放恣肆 , 读《国语》使文章丰富有趣味 , 读《离骚》使文章幽深 , 读《史记》使文章洁净 。这些仅是为行文风格所需的一个方面的功课 。我倒觉得 , 如果钻到这些书堆里 , 大概很难做到 , 将好文章与好道理结合到一起 , 经世致用、道义担当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 结果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
对文章的认识 , 韩愈强调“修其辞以明其道” , 枊宗元直接说“文者以明道” 。到宋代 , 特别是南宋 , 看似繁花似锦 , 实则文气日衰 。宋儒要搞什么“文以载道” , 文章在他们这里 , 成为了传播“道”的载体和工具 。显然比前人写文章发现阐明“道” , 格局上低了许多 。文以载道 , 他们要载什么“道”呢?摆明了是要助纣为虐(御用) , 不足取 。顺着“文以明道”的路子走 , 作文最重要的 , 是文章的性灵 , 更多的要从读书之外来 。
文章是思想、个性和材料的融合 。《红楼梦》有个“香菱学诗”的故事 。黛玉说 , 第一立意要紧 。无思想便无文章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 , 是作文的起点和归宿 , 是第一要紧的 。
个性是文章的风骨 。作文者常葆赤子之心 , 受好奇心驱使 , 发乎本心为文 , 是为最难得 。文章之美 , 在于其自然 , 或是自然之伸展 。罗丹说过 , 所谓大师 , 就是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美来 。人们看矫饰的东西多了 , 看自然的东西反而会觉得新奇 。再之 , 说别人欲说而未说之言 , 真挚情感容易打动读者 , 引起共鸣 。
作文努力 , 多在材料上 , 材料是见功夫的地方 。
一是真 。材料不真实 , 文章过不了众人和时间的关口 , 狐尾马脚总要露出来 。高明的作者从来不使用站不住脚的材料 。真材料多从现实世界中来 , 从读书中来的材料 , 一般需要考证一番 。找不到支撑材料 , 或是想法有问题 , 或是力气没下够 , 或是功力还不到 。
二是新 。新鲜的鱼 , 清炖即是美味 。鱼若放置久了 , 必须多加花椒大料 , 才能入口 。自然中、社会上来的材料 , 就是新鲜的 。书中寻来的材料 , 就是久置的臭鱼 , 虽可用 , 须多加佐料 , 须手艺高超 。
三是识 。材料遍地都有 , 有识者才能找到好东西 。识是功夫活儿 。须抛开浮面 , 到底层去摸索;须放弃现成陈腐材料 , 像蜜蜂一样点点滴滴采集 , 才能别开生面 。
读书和作文不同 。不可抱着成见去读书 , 也不可没有成见去作文 。有成见便不能虚心领会书中要义 , 看再多书也难进步 。没成见却急着写文章 , 怎么写都不会文从句顺 , 都是空洞无物 。
【关于读书的心得 读书心得作文怎么写】读书与作文割裂不开 。读者读书即是在心中作文 , 作者作文时也会以自觉不自觉地在心中检索读过的书 。况且 , 读者与作者 , 往往可以是一个人 。读他人之书 , 作自己的文章 , 相辅相成 , 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