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三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3.麻乍镇 。辖区范围为2013年前的麻乍乡,即1991年撤销原麻乍乡、得磨乡、戛利乡、富乐乡合并建立的新麻乍乡 。“麻乍”系彝语音译,即杜鹃花盛开的冲子 。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市集名均有收录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麻乍乡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五)最早成立、辖区范围缩小的镇 。1991年建镇,2013年析置六桥、海边、五里岗、陕桥四街道,划出部分区域归街道管辖,涉及三个镇 。

1.草海镇 。即1991年撤销原草海镇、白马乡、东山乡、保家乡、小山乡、北镇乡建立的新草海镇,2013年析置四街道后,管辖区域缩为郑家营村、东山村、吕家河村、石龙村、白马村、中海村、同心村、卯关村、民族村 。“草海”作为行政区划名称,不管其区域如何变更,始终围绕在草海湖的周围 。1962年合并葡萄、新关管理区,改称草海公社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2.羊街镇 。即1991年撤销原羊街镇、辅处乡、兴隆乡、蛇街乡、严家乡、松林乡合并建立的新羊街镇,2013年将棒木村、骑龙村、梨坪村、红山村划归五里岗街道管辖 。“羊街”即“羊街子”,十二生肖地名,即逢羊日赶的街子,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市集名均有收录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设羊街乡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3.小海镇 。即1991年撤销原小海镇、朱戛乡、松山乡、三道河乡、金海乡合并建立的新小海镇,2013年将和平村划归五里岗街道管辖 。“小海”即“小海子”的省写,雨水多时积水成海子得名,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名有收录 。建国前设小海乡,1958年成立小海人民公社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六)最早成立、辖区范围至今无变更的镇 。从1991年撤区建草海镇,至1993年二塘镇组建完毕,威宁全境共有镇19个,草海、小海、羊街三镇因析置街道行政区域缩小,其余16镇行政区域至今无变更 。

1.么站镇 。即撤销原么站镇、抱都乡、香厂乡合并建立的新么站镇 。明代设有“腰站铺”,介于“乾海子铺”和“箐头铺”之间;“腰站”概元代设置的站赤,位于乌撒站和普德归站的中间而得名,供官兵休息和换马;民国《威宁县志》手抄本写作“南么站”(北么站在盐仓),威宁县志办点校本写作“南幺站”;新中国成立后写作么站沿用至今 。1955年将第一区改称么站区;1953年建立瓜拉乡;1985年,“撤销瓜拉乡,建立么站镇”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2.金钟镇 。即撤销原金钟镇、夸都乡、文昌乡合并建立的新金钟镇 。“民国九年,境内一小山形似古钟,故定名金钟”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0年建立金钟乡,1959年改为金水管理区,1985年“撤销金水乡,建立金钟镇” 。


威宁牛棚镇 威宁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3.炉山镇 。即撤销炉山乡、结里乡、腊寨乡,合并建立的炉山镇 。“炉山”是“香炉山”的省写,“因附近有一小山形似香炉,故取名香炉山” 。民国《威宁县志》村寨、市集名均收录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行政区划名,始于1953年建立炉山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