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游戏”的方式打开心理实验的大门 , 《幸福实验室》找到了平衡科学与趣味的“最优解” 。
【对话《幸福实验室》第二季总监制:为年轻人种下一颗寻找幸福的种子】不是评论家而是观察者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 也对我们的心理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 后疫情时代下 , 年轻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
谈及节目为何聚焦“Z世代” , 张伟直言一方面因为互联网用户本身就是以年轻群体为主 , 另一方面优酷也希望将更多优质内容带给年轻用户 。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 , 看似社交网络越来越发达 , 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实质上却更弱了 , 年轻人的情感需求自然成为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并且需要关注的现象 。 ”
在杨莱莱看来 , “Z世代”面临的诸多焦虑或许并不能称之为问题 。
“焦虑是一种现象 , 但不一定是问题 , 事实上很多事情是无解的 , 也并没有对错之分 , 既然没有对错又何来问题?”杨莱莱指出 , 所谓问题往往来源于权威对于某些现象的指责 , 但《幸福实验室》则完全抛开了主观价值认定 , 向更开放平等的互联网精神靠拢 。 “可能过去大家的幸福观是比较趋同的 , 靠努力奋斗过上好日子 , 这就是幸福 。 但现在年轻人们的选择太多了 , 稳定的工作就是标准答案吗?什么样的生活就一定幸福吗?很难说哪一条路是对的 。 ”
文章图片
在诸多有趣的实验中 , 节目只对实验过程和调查结果进行了呈现 , 没有专家的分析也并未得出什么结论 。
“我们不是权威、不去说教 , 只是做一个观察者 , 并把这个过程拿出来去和年轻人交流分享 。 ”杨莱莱强调 , 《幸福实验室》是一档观察节目 , 而目的只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年轻人面对的这些焦虑 , 让更多人接纳心理学 。 “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 , 产生共鸣 , 才会主动去寻找更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或治疗 , 而对于心理的治疗那是一个长期又复杂的过程 , 我们的节目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 ”
文章图片
什么是幸福?怎么寻找幸福?节目没有给出答案 , 也没有去对幸福定义 。 与其说《幸福实验室》是在给年轻人指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 不如说其实是为年轻人多打开了几扇窗 。
“我们希望能在年轻人的心中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 节目不会告诉你幸福的树一定是桃树还是苹果树 ,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 但都需要你自己去照料、去孕育 , 并最终实现你自己的幸福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