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 二 )


电磁学的发展最初也是纳入牛顿力学的框架,但在解释运动物体的电磁过程时却发现,与牛顿力学所遵从的相对性原理不一致 。按照麦克斯韦理论,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个恒量 。然而按照牛顿力学的速度加法原理 , 不同惯性系的光速不同 。例如 , 两辆汽车,一辆向你驶近,一辆驶离 。你看到前一辆车的灯光向你靠近,后一辆车的灯光远离 。
4、爱因斯坦的故事简短1、爱因斯坦于1879年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里,五岁时 , 父亲拿一只小罗盘给他玩,爱因斯坦捧着罗盘,见里面的指针转来转去,最后始终指向北方,他奇怪了,他把罗盘捧在胸前 , 把指针转一圈,又转一圈,不管怎么转,那根针总是指着北方 。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手里捧着罗盘,默默地想:针四周什么都没有,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把针吸住了呢?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想,直到母亲喊他吃饭 , 他还站在那里思索 。
2、秋天,爱因斯坦一家去郊游,当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他却不见了,母亲到处找他,焦急地喊他 , 他却一个人在林间轻轻地穿行 , 一会儿摘下一片树叶,细心观察树叶的脉纹,一会儿观看阳光从树叶间透出的光斑,到了湖边 , 他就蹲下身来,一动也不动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 。当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他时 , 他正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队队忙忙碌碌来回穿梭的蚂蚁 。“阿尔伯特”妈妈一把拉起小爱因斯坦的手,发现他呆的地方离她叫喊的地方很近,“你干吗不答应妈妈,让妈妈来回的跑 。”“没有,妈妈我没听见 。”小爱因斯坦说 , 妈妈只好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
3、为了给这位孤僻的孩子的生活带来一点乐趣,从六岁开始 , 妈妈开始教他拉小提琴 , 他对这个乐器发出的声音如对大自然斑澜的色彩一样,十分敏感,他学得专心致志 。从此小担琴成了他漫长生命旅程上不可缺少的伙伴 。每当工作疲倦时,他便拉起小提琴 , 使内心保持和谐与平静 。
4、读小学时,由于他性格孤僻 , 同学们都歧视他,老师也不喜欢他 , 老师向他提问题时,他好像听不见一样,总是默默地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于是老师便喊到:“爱因斯坦,站起来 , 站到大厅里去,等到中午放学回家!”小爱因斯坦便默默地走到大厅 , 站上两个钟头,老师还说“这孩子真笨,什么功课都不好!”实际上,小爱因斯坦不习惯学校那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他有自己独特的独立思考的特点 , 在这种死板的学校环境中感受不到追求知识的快乐 。爱因斯坦不喜欢它,他总希望早点放学,好躲回家去 , 在家里,他就可以在理想和希望里遨游 。对教育规范的不适应 , 使爱因斯坦曾经连续多次考试不及格 。
5、爱因斯坦有个叔叔,名叫雅各布,雅各布叔叔很善于饶有趣味地讲解方程式,他给爱因斯坦讲解知识生动有趣,爱因斯坦很喜欢 。这天,雅各布叔叔给爱因斯坦讲代数课,雅各布叔叔说:“代数嘛,就象打猎一样,那头藏在树林里的野兽,你把它叫做x,然后一步一步逼近它,直到把它逮住!”通过雅各布叔叔生动形象地讲述 , 代数的真谛便深深印在爱因斯坦的脑海中 。
6、几何也是雅各布叔叔给他启蒙的 。雅各布叔叔在纸上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标上A、B、C , 慢慢地一笔一划地写上公式,然后对爱因斯坦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定理 , 两千多年前的人就会证明了 。孩子,你也来证证看”12岁的爱因斯坦,根本不懂什么叫几何,但是他被这个定理迷住了 。他双手支着脑袋 , 皱起眉头,一连三个星期,总是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苦苦思索 。最后 , 居然给证明出来了 。爱因斯坦第一次体验到认识真理的快乐,他的创造才能萌发了 。不久,雅各布叔叔送给他一本几何教科书 。他捧着这本书,读得心醉神驰,那一个个几何定理的证明,严密得滴水不漏,使人不能有半点怀疑,人的思维是那样明晰、那样可靠,给他留下了难以形容的印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