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地图 川西高原地形图( 二 )


川西高原地图 川西高原地形图

文章插图
四川盆地地形图
四川盆地的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 , 占四川行政面积的33% 。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 , 北近秦岭 , 与黄土高原相望 , 东接湘鄂西山地 , 南连云贵高原 , 盆地北缘米仓山 , 南缘大娄山 , 东缘巫山 , 西缘邛崃山 , 西北边缘龙门山 , 东北边缘大巴山 , 西南边缘大凉山 , 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 。这里的岩石 , 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 。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 。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 , 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 。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 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 。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 , 按其地理差异 , 自西向东又可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
川西高原地图 川西高原地形图

文章插图
四川盆地地形图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
三:地质构造
川西高原地图 川西高原地形图

文章插图
四川省地质构造图(包括重庆)
大致以北川—康定—木里为界,以东属扬子地台,区域构造北东向;以西属青藏 滇西造山系东端的松潘甘孜造山带,区域构造北西向,两者沿龙门山前及其南延的大相岭、小相岭明显交截 。北部沿大巴山前,南江-城口一线以北属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近东西向 。区内扬子地台的基底沿西缘泸定、宝兴、汶川等地出露,称康定群(新太古代 古元古代)和会理群(中元古代)等,为一套高绿片岩至角闪岩相的片麻岩、变粒岩和片岩系,已混合岩化 。川东南川、湘边界有零星的新元古界板溪群浅变质岩出露 。南华系苏雄组和开建桥组为裂谷型陆相火山岩和粗碎屑岩,近南北向分布,其上列谷六组含冰碛岩,代表地台形成早期的裂陷阶段 。
川西高原地图 川西高原地形图

文章插图
汶川地震后地质构造形势图
四:水文四川河流众多 , 以长江水系为主 。黄河一小段流经四川西北部 , 为四川和青海两省交界 , 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长江上游金沙江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云南的边界 , 在攀枝花流经四川南部 , 在宜宾流经四川东南部 , 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 。
川西高原地图 川西高原地形图

文章插图
四川省河流图
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泸沽湖和马湖 。
五:气候特征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 , 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 , 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 , 气候类型多 , 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 , 发生频率高 , 范围大 , 主要是干旱 , 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
川西高原地图 川西高原地形图

文章插图
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川西高原地图 川西高原地形图

文章插图
四川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一、四川盆地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 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 。该区全年温暖湿润 , 年均温16~18℃ , 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 , 积温达到4000~6000℃ , 气温日较差小 , 年较差大 , 冬暖夏热 , 无霜期230~340天 。盆地云量多 , 晴天少 , 2013年日照时间较短 , 仅为1000~1400小时 , 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 。雨量充沛 , 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