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都有哪些?( 二 )


此联属于感怀联,通过对沙面岛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内涵进行发掘,加上引申,抒发作者自己对这一景点和历史的感怀 。自然也不属于“题署”范畴 。
总体上来看,题署联适合较为“客观”地去立意,结合景点名胜的特点,去客观地生发,而感怀联、游记联则可以更“主观”地去创作,把更多的作者的想法融入其中 。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度的把握,大家可以体察一下 。
第二,贺挽联、赠联和人物联、议论联、感怀联之间的区别 。
贺挽联跟赠联算比较常见的实用联,其关键点分别在“贺”、“挽”、“赠”上 。贺开业、贺寿、贺婚、贺升学等,都属于贺联,除了交代事件本身,都要写出祝贺的意味来 。赠联,一般要写出“夸”的意味来 。挽联,除了概括被挽人的生平事迹等,也要写出“挽”的意味来 。这几种联作实用性都很强,不能胡乱发挥,要注意把握尺度,贺联不能写“悲”了,挽联也不能写“喜庆”了 。要把握好某些字眼和立意 。
黄侃是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弟子,自己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 。在黄侃五十岁时,章太炎送了一副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 。上联用“知命”切五十岁,用“韦编三绝”赞扬他的勤于治学;下联是针对黄侃计划在五十岁后才著书而说的,现在你五十岁了,可以著书了 。全联既切题,对仗也很工整,是很不错的一副寿联 。但是黄侃却看到了联中有“黄绝命”三个字,觉得很不吉利 。巧的是黄侃就在这一年去世了,此联因此被一些人认为是“联谶” 。(引自时习之先生文章)
而与这几类相似的文学性对联包括人物联、议论联、感怀联等 。联写某个人物,针对某个人物的生日、去世等写感怀联、议论联等,这些都属于作者自己的文学创作,跟实用性联作相比,自然创作空间也增大,受约束的范围也变小 。无非就是借这些人物或事件来表达观点而已 。
举几个例子 。
贺重庆楹联学会公众号上线
嗣响出巴渝,越重水重山,而传九域;
铮鸣继云舫,从忧民忧国,以振斯文 。
贺韦代森喜得千金
斯乡承柳子厚声名,千古流传,雏凤今欣乘瑞气;
乃父具韦苏州文采,一门继起,明珠且待焕光华 。
深深生日有贺
寄遥祝在西子湖光,此佳时共醉,秋桂熏风香旖旎;
知故乡有玉渊潭水,吾昔日曾游,春樱绽雪影婆娑 。
赠台湾中华楹联学会会长陈冠甫先生
冠古情怀,凭公储画才、子昂诗骨;
甫当砥砺,共神州气概、宝岛风华 。
上述贺赠联作都属于“应酬”之作,自然都要把握住各自的特点进行创作,不能有差池,更不能借酒杯浇块垒 。但是这不妨碍在联中运用文学性的手法来写,一切的对联创作手法都可以用,只不过是要把握好相应尺度 。
萧红
呼兰缩影旧中华,笼数百里严寒,礼教摧人甚冰雪;
付梓文心惊后世,凝卅一年苦痛,灵魂破夜绽烟花 。
挽国学大师饶宗颐
百年国学蕃昌继此,数海内名崇,悲闻鹤驾乘云去;
一代宗师寥落余谁?望岭南春冷,空见梅花作雪飞 。
题某教师高铁扒门事件
千秋经纬,万物方圆,礼记其言,从规从矩;
修己德行,为人师表,时雨之化,戒躁戒骄 。
上述几联则纯属议论和感怀为主了,与单纯的赠联、贺挽等均有区别 。比如挽饶宗颐联,我的初衷并未是要创作一副适合挂的丧礼或者追悼会现场的联作,而是表达了个人对其人其事的惋惜、感慨等 。
第三、春联、家居联与自题联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